基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聚焦国家旱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绿色发展战略需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资环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切实将“四个协同”和“六大平台”育人举措落实到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研究型人才。
实施“四个协同”,明确“三全育人”工作理念
协同育人力量。选优配齐工作队伍,搭建以党政领导为核心,导师、学工干部为主体,学生骨干为抓手,家校企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网。全员育人责任层层落实,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遵循,工作到边到底,解决“三全育人”工作职责不清的问题。
协同育人内容。把“三全育人”工作覆盖到人才培养的各个课堂,解决培养与需求脱节的问题。按照“三全育人”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统筹“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育人功能,邀请专业大咖、综合素质学院教师深入学生,努力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协同育人过程。把“三全育人”工作渗透到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认真落实培养方案,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强对育人过程的运筹和监控,分年级、分专业、分层次、分需求对学生开展指导和服务,如科研论坛,技能培训、朋辈帮扶等,将“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教育贯穿始终,努力做到年级连续有坡度,不同学生有梯度。
协同育人资源。解决教学、科研、学科资源等优势向人才培养优势的转化问题。积极整合和拓展社会育人资源,深入挖掘各类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红色资源、科技资源之中的育人元素,形成社会育人资源的谱系图。将课内的知识教育、技能传授与课外实践的知识内化、技能强化、价值引领等功能深度融合。
强化“六大平台”,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强化思想引领平台建设。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学院党委对照高校党建“双创”工作要求,贯彻落实“1345”党建标杆院系建设工程,推动基层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优化党支部设置,以党建工作为核心,依托“一支部一品牌”“我是党课主讲人”“资环讲堂”等学习品牌活动,构建专家导学、个人自学、集体研学、实践教学、测试促学的“五位一体”政治理论学习体系。
强化文化育人平台建设。推进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坚持“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结合学科特色,打造“五色沃土”育人品牌,探索出“红土德育铸魂”“青土智育固本”“黑土体育强基”“白土美育浸润”和“黄土劳育淬炼”的育人路径。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依托“研究生科技文化节”“乐动研华”等品牌,开展研究生主题征文比赛、微党课大赛、中英文演讲比赛、篮球赛、拔河比赛、气排球比赛、导学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研究生参与校运会、校体育运动队的比例逐渐提高。连续多年举办“青春榜样 共话成长”活动,发挥朋辈导师作用,为学生提供分享平台、咨询渠道,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强化科研育人平台建设。结合学科方向,以培养“三农”情怀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课程思政重点内容,依托研究生学习品牌活动“大咖访谈”,在“世界土壤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关键节点,邀请专家教授与学生面对面座谈。开展“GIS制图大赛”“环保创意大赛”“我的专业讲给你听”等活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开展研究生科研训练计划,以“挑战杯”和“互联网+”等国赛为牵引,加大培育优质项目,引领带动广大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创优。
强化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组建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时刻冲锋在前,扎实开展劳动教育,组织实施好“青春聚力乡村振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守护绿水青山”等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经典项目,继续擦亮“田园使者”“村主任助理”“杨马志愿者”等志愿服务品牌,持续用好红色资源,推进产教融合、产学融合,探索以“产业链、培养链”为主线的系列社会实践,拔一批研究生参加“合阳县科技镇长团”“镇巴县科技镇长团”。
强化就业育人平台建设。构建以培养方案为支撑、以课程为基础、以导师为主导、以网络为媒介、以活动为依托、以咨询为辅导的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全员参与,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就业指导、不断开拓就业市场,营造浓厚就业氛围,促进研究生高质量就业。
强化网络育人平台建设。严格阵地管理,出台《资源环境学院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办法》。构建“三微一端”、易班、学院官网等网络新媒体矩阵,打造校园主流网络舆论的引领平台、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的孵化平台,引导师生遵守网络行为规范,提升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的宣传辐射作用。依托党团组织,层层推动“青年大学习”“网上重走长征路”“学习强国”等网络政治理论学习,以点带面,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研究生学习覆盖率达100%,学习总人数始终位列全校前列。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