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动医学院】优秀校友的战“疫”报告

11月6日下午,动医学院邀请优秀校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科院动物所郝捷副研究员在学院4129报告厅作《小细胞 大使命--17年科研坚守 47天一线战“疫”》报告。学院党委书记吴继东、副院长华进联、学院全体团学干部、本科生及研究生团员代表参加报告会。

郝捷从自己的求学经历开始讲述,回顾迈入科研道路的契机,以及在中国科学院学习、工作、成长的历程。她回忆道:在西农读书时,王建辰老先生花费一整晚的时间为我批改了5000余字的项目申报书,他认真负责的科研态度是引导我走进科学殿堂的灯塔,密密麻麻的备注让我永生难忘。

疫情期间,团队2017年自主研发的CAStem细胞注射液获两个适应症的I/II期新药临床试验批件,入选国家“三药三方案”,郝捷接到指令独自出发前往武汉抗“疫”一线,连续奋战47天,通过1700多只干细胞制剂救治了74名患者。援鄂期间,郝捷出现3次休克性反应,但仍日夜坚守,不断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最急切的需求,把技术真正应用到临床,解决实际问题。

回首坚守科学阵地的17年和坚守一线抗疫的47天,郝捷谈到了恩师周琪院士多年来的教诲:“不打无准备之仗、不做无原则之事、不计较利益得失。”她强调:“国家文化、体制和国力是战胜疫情的密码,科研是医护工作者战胜疫情的最有利武器,人民健康需求是科研工作者前进最大动力。”

报告会最后,郝捷引用《行为社会科学基本问题》中的一段话勉励全体学员——提醒那些幸运的人,他们天生必须承担的使命,就是改造社会以使更多人更接近“最幸运”这一端或者更远离“最不幸”这一端。

博士研究生杜晓敏表示:致敬生命,致敬科学,在抗“疫”中小细胞发挥着它的大使命。郝老师的经历与分享让我们深受感动,她的付出、坚持和责任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家国情怀是每个科研工作者的基石,做顶天立地的科研工作者,才能传承好中国科学家的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与时代同频共振,谱青春激昂旋律。

合照_副本.jpg


编辑:张晴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