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生命学院】多举措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

为切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作用,生命学院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姿态,聚焦“四力”,多举措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乡村振兴谋划上出力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成立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推进小组,以实效性为导向,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依托党委理论中心组、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等会议,围绕《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年工作要点》、乡村振兴工作计划等多方面开展学习研讨,科学研判工作形势,系统谋划工作思路,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建立常态化的对接机制,联合定点帮扶单位,通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实地走访调研等形式,深入了解定点帮扶单位现状,准确把握工作要点,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工作推进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及目标,年度任务阶段破解、难点工作持续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落实。

党建引领,支部联建,在乡村振兴推动上聚力

学院坚持“党建+人才+科技+产业”的工作思路,凝聚形成由学院领导班子、党员代表、民主党派代表、专家团队、地方企业、学生代表为一体的帮扶工作队伍。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围绕帮扶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以共同发现问题、共同研究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推动帮扶工作落实。高度关注与定点帮扶地区党支部联学联建,在扎实有序做好定点帮扶地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学院组织教工党支部党员先后多次赴定点帮扶地区调研支部党建工作情况,围绕党建工作思路、党员日常教育及管理、党支部量化考核和党员志愿服务、党支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协商工作思路,推动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切实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突出党建引领作用。

科技帮扶,人才赋能,在乡村振兴持续深化上发力

学院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坚持用科技帮扶,以人才赋能。一是在推动经济发展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围绕帮扶地区环境、土地性质,助力地方建设高效设施产业园,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助推产业打造,增加地方收入。二是在推动生产生态同频共振上下功夫。学院坚持环境生态和经济发展统筹兼顾,组织专家团队围绕帮扶地经济和生态发展开展研讨,在甘井镇形成“黑水虻分解畜禽粪污作为北京鸭饲料、畜禽粪污堆肥生产有机肥种植果树”的思路,以“苹果一香菇一有机肥一苹果”“北京鸭一黑水虻一有机肥一苹果”两条绿色循环模式为主,协助打造形成闭合式绿色循环有机农业产业链,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收益”的双盈利。三是在持续跟进保驾护航上下功夫。学院持续跟进定点帮扶地区工作开展状况,定期与研究生助力团沟通了解相关工作推进进度,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赴地方开展农业农村调查研究,为后期持续发挥学校学院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乡村科学规划和产业融合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在推进地方人才振兴上下功夫。学院注重联动社会各界多方力量推进帮扶地人才振兴工作,协同陕西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部门,立足地方实际,研讨食用菌种植技术。专派食用菌技术专家针对食用菌关键生产技术对当地群众进行培训指导,培育专门人才,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与资源”的有力支持。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在激发工作活力上助力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学院扎实推进“乡风文明提升行动计划”与“感知中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依托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大学生文化下乡工作。今年暑假,共组织13支队伍共计130余人前往甘井镇、椒生村及杨凌周边农村开展文化调研、支教活动及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依托网络平台,组织开展募捐,筹集关爱留守儿童宝贵物资。鼓励青年学子下乡,面向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组织开展趣味活动、学业帮扶、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以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