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同学们在各类竞赛中遇到的“组队难,门槛高,经验少”等难题,信息学院年级自管会联合学院易班工作站、研究生会、学院新媒体等学生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出妙招、解难题。通过赛前培训会、赛时交流会和赛后经验贴“2+1”模式,扩大竞赛的参与面,打通竞赛最后一公里。
赛前培训会,让竞赛门槛不再高。轻应用设计大赛是一项“门槛”比较高的比赛,鉴于往年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同学参与度较低,学院年级自管会和易班学生工作站赛前动员、积极准备,组织了一次赛前培训会。来自13个学院共150余人线上线下参与培训,学院易班学生工作站唐圣尧同学从“轻应用是什么?”“如何制作轻应用”讲起,现场演示了轻应用的快搭操作方法,同时,年级自管会组织整理了轻应用操作手册与参赛群中300余名同学共享,活动参与面较往年大幅度提升。
赛时交流会,让竞赛组队不再难。“有没有想参加数学建模大赛的,急招一名队友。”随着学校各类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陆续开展,组队难成为了挡在同学们面前的难题。学院易班工作站联合学院年级自管会携手举办第一届校园竞赛交流分享会,来自11个学院共200余人线上线下参与交流,30余名同学会后成功组队。理学院光电专业的杨乐同学说到,“对比较内向的同学而言,竞赛找队友一直是个难题。因此我觉得这样的分享交流会简直是雪中送炭,既能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又能学习到实打实的竞赛经验。”
赛后经验帖,让竞赛经验不再少。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一个个获奖团队背后的经验和故事往往承载着同学们的期待。学院新媒体,研究生会开办专栏,积极采访相关老师同学,在学院新媒体公众号推送“新鲜干货”,让学院师生第一时间分享喜悦的同时,学习宝贵经验,向优秀看齐。学院研究生会仇天昊同学是此项活动的发起人,“平时大家科研都比较忙碌,没有实践更没有经验,通过线上的采访分享,可以激发研究生参与竞赛的热情,同时传递宝贵经验”。
今后,学院将继续通过各学生组织,积极鼓励新生从一年级开始了解并参与竞赛,培养竞赛热情。同时进一步搭建师生交流平台,提升参赛项目质量,以赛促学让全院同学在竞赛中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综合素质。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