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生团队首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金奖,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新突破,“雄鹰杯”再获团体特等奖……学生共获国家级荣誉奖励9项、省部级14项、校级50余项,获奖人数超过300人。
这是动物医学院围绕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年度工作主题,聚焦学生“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建设,提升学生全面发展“质量线”,促进人才培养取得的新成效。
筑牢“思想引领”中心点。一是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全年组织学生党、团支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29次,召开主题党团日活动9次,邀请党政领导、专家教授讲授党课、团课13场,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二是着力发挥党建育人成效。严格落实党纪学习教育要求,组织学生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院党委委员深入学生党支部讲授纪律党课3次,党支部书记讲纪律党课16次,开展廉洁教育活动10余场,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在研究生学习室建立党员服务先锋岗、在学生宿舍中创建党员示范宿舍、在志愿活动中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引导学生党员服务师生、服务学校、服务社会,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青年人的使命担当。三是用好“医+”易班网络育人平台。持续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依托“西农动医”微信公众平台和视频号,推出 “鸿鹄说”“就业典型”等系列栏目,树立先进典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开展网络文化活动,开设“我在西农生活vlog”等特色专栏,展示大学生青春活力。
聚焦“专业认同”关键点。一是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广泛开展院史院情教育,面向本科新生开设专业新生研讨课,提升新生专业认知。依托就业实习基地、教学实习基地、科研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时间,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举办“就业大讲堂”“基层引领讲坛”等活动3场,增强在校生专业荣誉感、获得感,引导学生到行业、下基层。二是创新专业教育模式。为巩固课堂教学成效,让专业教育延伸至课余生活,学院先后举办“第五届兽医专业知识竞赛”“第五届瑞派杯家乡特色中医药展示竞赛”“首届天宠杯动物医学类专业知识竞赛”“首届动物解剖视频技能大赛”“宠物科普知识竞赛”“中国兽医日”等活动6项,参与人数超过800人,让学生寓教于乐、融学于趣。三是形成专业育人合力。学院连续连续八年聘任行业精英担任本科生班级“双创”导师,定期开展座谈交流、企业走访等活动,为学生学业发展、职业规划提供帮助与指导。连续举办“兽医学前沿进展”13场、“动物医学前沿论坛”16场,邀请校外10余名科研学者和行业专家为研究生授课、讲座,提升研究生学术视野。
用好“第二课堂”发力点。坚持“1234”工作理念,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广泛开展体美劳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一是坚持“以体育魂”。开展“运动21天”打卡、荧光夜跑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连续2年组织开设研究生羽毛球兴趣班,学院100余名研究生、导师共同参与羽毛球运动,培养运动兴趣,增进师生感情;举办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篮球赛、新生运动会的体育竞赛15场,让学生在体育竞赛中锤炼意志、凝聚人心。二是坚持“以美润心”。广泛开展“十佳歌手”“动物组培绘图”“短视频配音”“我与西农的100天”等活动6场,持续推进美育建设。三是坚持“以劳树德”。组建学生志愿服务队,开展义务支教活动20余场;结合学风建设主题月开展文明宿舍、文明教室、文明实验室、文明学习室活动,组织学生打扫公共区域卫生,营造干净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200余名学生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政府见习、工作实习中,树立劳动榜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
打造“朋辈辅导”创新点。2021年以来,学院持续打造“犀鸟计划”朋辈辅导特色品牌,经过三年的探索和优化,“犀鸟计划”朋辈辅导已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是新设立“犀鸟之家”朋辈辅导工作站,选聘7名学生骨干和29名“犀鸟”小老师进站开展朋辈辅导工作。二是拓展朋辈辅导内容,将“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扩大受众群体。先后开展晚自习辅导、小课堂等学业辅导活动40余次,学生微党课宣讲等思想引领活动7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分享会等素质拓展活动13次。三是优化工作载体,将朋辈辅导浸润到入学教育、学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各环节,举办朋辈特色活动10余项,有效发挥朋辈作用。
夯实“以学生为中心”落脚点。学院始终坚持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关照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切实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切实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切实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一方面,广泛征集了解学生的建议和需求,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切实保障学生利益。学院举办院领导接待日2次,开展学生座谈会5场,围绕学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相关细则收集修订建议200余条,解答学生疑问70余人次;在寒假、考研前、开学后等时间节点,主动深入学生群体,走访慰问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另一方面,采取分类指导、精准帮扶的工作方式,关心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面向学业困难学生开展结对子、课后辅导等工作,向突发变故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金,向就业困难毕业生推荐用人单位、帮助修改简历,让工作有温度、有信度、有深度。
编辑:李晓春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