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动科学院】暑期实践育人成效显

在田野上放飞青春,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暑假期间,动科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组建16支队伍近200名师生,奔赴陕西、青海、宁夏、广西、重庆、河北等地,开展了科技帮扶、义务支教、文化传承、红色寻访、生态保护等多种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收效显著。

产学结合,争做乡村振兴奋进者

部分实践团队立足学科特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前往陕西合阳、柞水、榆林,广西贵港等地,深入开展产业调研,实地走访企业、养殖场、农户等,把科学送到群众手中,将知识传进千家万户,推进产学研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在合阳县黑池镇马家庄,合阳县实践服务团参观当地家庭肉牛养殖场,就肉牛市场、常见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与养殖场负责人进行了详细交流与探讨。养殖场负责人雷海艳表示:“感谢服务团给我们提供的技术性指导,希望学院以后能够经常开展定点帮扶。”

赴柞水县“争做秦岭生态卫士”调研服务团来到两河村,调研当地冷水鱼养殖情况。队员们了解到,在动科学院吉红、董武子教授团队的科研支持下,两河村首次实现了多鳞白甲鱼在秦岭地区的人工繁殖。服务团成员朱超、李金灿等一年多来一直致力于解决多鳞白甲鱼在秦岭地区的人工繁殖技术难题。“这里的实验条件很落后,但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我们使用自己的方法,最终繁育结果比我的预期结果高了近200倍”,服务团成员李金灿回忆道。

赴榆林创新创业实践团在蓝贤勇教授的带领下,先后到榆林学院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子洲县超细绒山羊产业园及绥德县龙西养殖场等地实践学习。队员们不仅学习到陕北白绒山羊的养殖方法、养殖设施、科学化管理手段等,更了解到白绒山羊产业是如何带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科学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文章上,我们要以‘畜德自牧,富饶天下’的院训要求自己,从实践中学习,为科技兴农、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队长毛熠轩同学表示。

义务支教,勇当筑梦未来行动者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院传承五年的义务支教服务队暑期再出发,通过开展义务支教,提供教育关爱等途径,点燃青春火种,筑梦美好未来。

“麻雀!麻雀!它的尾巴怎么是绿色的?”,“它,我见过,就是不知道叫什么......” 由12名本科生组建的赴合阳县义务支教服务队,在百公里外的南廉小学开展了为期5天的支教活动。南廉小学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学生普遍存在不上学、上学后辍学等情况。服务团支教期间为孩子们提供课程课业辅导,帮助孩子们拓宽学习视野,并赠送了各类文具以及写满殷殷祝福的书籍。队长吴志立表示:“希望此次支教活动为孩子们带去的不只是知识和快乐,更多的是在他们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能够在未来看到它绽放出最鲜艳的花”。

赴陕红色革命地非遗推广队来到山阳中学。队员们走入学生中间,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并做西农精神宣讲,分发西农专属纪念品。精彩的分享帮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在他们心中种下美好的大学梦想。队员李相龙还为同学们做了返乡创业演讲,讲述他与叶雕的故事,他谈道:“无论是创业还是求学都是艰难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向目标努力才能实现最初的梦想。研究叶雕技术初期,我也遇到过许多困难,是热爱让我坚持了下来,并在今天小有成就。希望同学们在未来能够不断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进行义务支教_副本.jpg
进行义务支教

文化推广,敢为中华文化传播者

为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赴宝鸡传统文化调研队来到了凤翔泥塑“第一村”—六营村。讲解员为师生们介绍了泥塑制作方法、制作过程,以及木版年画和皮影的故事。同学们还参观了泥塑制作现场,了解到凤翔泥塑的兴衰历史。队员刘有学谈到:“凤翔泥塑实现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我们的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也要不断在传承、改革、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陕西商洛文化馆,赴陕西民俗文化调研队了解了商州特色民俗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队长卢洁表示:“通过实践,我了解了更多先辈们的智慧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加大宣传,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同时传统文化要与时代相结合,推陈出新。”

“同心燃梦”赴子长红色文化调研团来到陕西延安,对延安及子长市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走访调研。志愿者们走访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等红色革命旧址,拜谒谢子长烈士陵园,深入子长市好坪沟村调研,重温在历史岁月中积淀的红色文化。

在漫川古镇,赴陕红色革命地非遗推广队在讲解的带领下,一步步走进漫川世界,认真倾听古镇历史。队员王路元表示:“漫川古镇虽‘古’,却让我们流连忘返,它不是破旧、落后之‘古’,而是充满历史文化底蕴之‘古’。我也被这里的厚重的历史底蕴感染,对非遗文化的推广更加充满了热情。”

红色寻访,争做百年变迁见证者

为庆祝建党百年,深入探索建党100年来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新面貌,部分社会实践队伍分别以“学党史、强信念、力行动”、“红心向党”、“追寻总书记足迹”等为主题,前往陕西合阳、山阳、子长、柞水等地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献礼建党百年。

在山阳文化馆,赴陕红色革命地非遗推广队与当地老人们共做红色主题叶雕产品,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献礼建党百年。从生疏到熟练,从不知道如何握笔到有节奏的戳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尝试,在队员们的细心帮助下,每位老人都制作出了心仪的叶雕作品。

在合阳县黑池镇五丰社区,赴合阳县支教服务队分组对当地的老党员们进行采访慰问。在50年党龄的党员杨增劳家中,队员们听老先生讲述他和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战友们挖坑道、修战地路的故事,当谈及何时入党,他表示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他一生中感到最骄傲的事情。

赴子长红色文化调研团走访调研了一名荣获勋章的老红军,听闻调查团来自西农时,他殷切地勉励队员们:“要认真学习,好好研究,让中国农业更加进步,让百姓日子过的更好!要时刻不忘党员、团员身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赴柞水县“争做秦岭生态卫士”调研服务团深入柞水县两河村与金米村调研。在两河村,服务团与村委会负责人及村民代表开展了“见证百年变迁,共话初心党恩”的专题座谈。在金米村,调研团成员重点调研了木耳产业的种类、加工过程、养殖工艺,了解了当地电商扶贫的细节和具体政策。调研团员全神贯注,细致调研,走总书记走过的路,在建党百年之际,赓续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每个调研团成员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追寻传统文化_副本.jpg
追寻传统文化


编辑:靳军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