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生命学院】解读诺贝尔奖 感悟科学魅力

10月31日至11月5日,生命学院主办的“解读2024年诺贝尔奖——从基础研究到原始创新”系列报告会在学生中掀起学习热潮,来自生命学院、未来农业研究院、动物医学院等多个学院的500余名师生听取报告并参与讨论。

2.jpg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效曾研究员以“以小见大——闲话MicroRNA”为主题,介绍了MicroRNA的基本特性、功能及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结合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昆的成长和科研经历,讲述了他们关于MicroRNA的重大发现,对人类进一步认识RNA功能、揭示微小核糖核酸的起源、演化及与靶基因的共进化等规律、开拓药物研发全新领域的开创性意义。他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分享了一些关于MicroRNA研究的有趣发现和挑战,用真实的事迹和案例,鼓励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科研工作中也要锻炼“以小见大”的思维方式,坚持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秉持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努力做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新时代科学家。

华中科技大学黄胜友教授围绕“蛋白质结构预测的发展与未来”,解读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们在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介绍了当前同学们能接触到的蛋白质结构预测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包括基于物理模型的预测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方法等,通过对比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引导同学们更深刻认识到科学家们的这一重大突破,对生命科学和化学领域的彻底改变,在药物研发、环境保护、新材料设计等行业创新发展中的巨大意义。黄胜友指出,随着计算生物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蛋白质结构预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生物学问题,很多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都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希望同学们要拓宽视野,深入研究各学科基本原理、了解最新发展动态、建立跨学科知识体系、增强实践能力、提升社会竞争力。

生物拔尖基地2201班邱九乐在报告后与主讲人畅谈了许久,他说“两场报告,让我真切感受到我们的大学已从知识生产的‘象牙塔’转向社会发展的‘动力站’,这两场报告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科学领域最前沿的内容,也启发我们勇敢探索,向着生命科学领域尖端发起挑战。”

院长马闯表示,生命学院将继续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从不同视角引导学生聚焦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分析科学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方向,进一步帮助学生拓宽学术视野、激发科研热情、培养创新思维。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