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强化科研育人功能。209名本科生经过“个人申请-学院审批-导师确认”,留校开展暑假科研实习。截止8月13日,学生全部完成了计划实习内容,大部分学生选择继续留在实验室完成课题。
充分沟通,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低年级本科生基础理论知识还未成体系,专门设计适合他们的试验内容,才能让同学们既学会理性平和地面对试验失败,又能感受到科研的魅力。”指导教师孟晶晶与接收的3名本科生充分交流,根据学生兴趣方向、基础知识水平、实习时间等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试验项目,确保让学生经过科研实习,既能激发兴趣又能有实质性收获。经过实习,学生对老师的研究方向、团队管理模式、实验室文化氛围有了全面了解,老师也对学生的科研兴趣、理论基础和发展潜力有了一定把握,互相了解互相适应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起来,有效避免了沟通不畅导致的导学矛盾。
积极探索,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学生走进实验室,尽管开始只能进行相对基础的试验操作,但在观察学习中能够接触前沿科技、学习科研创新思维,在巩固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方向,增强了积极探索科学未知的动力,推动了科研反哺教学。生物类2210班徐浩涵说:“两周的科研实习,让我深深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不由自主想要回到课本中好好学习基础知识。同时,接触接触科研最前沿的工作,也让我们明白,知识是动态的,学习和探索永无止境。”
有效衔接,推进本研贯通培养。本科生暑期科研实习,是生命学院探索“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尝试,通过引导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实现本研教育资源早共享,优质生源早确定,科研后备军早培养,形成一套兴趣先导、寓教于研、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方式。既有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又吸引更多优秀学生留校继续深造。暑期科研实习的开展,为学生选导师、导师招学生做好铺垫,有效衔接起本研之间的师生联系、学习联系、科研联系,成为本研贯通培养模式的助推力。
编辑:付文婷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