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新进展

【科研新进展】(11)小麦耐热分子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植物科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Plant Journal(TOP期刊,IF="5.775)在线发表了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农学院小麦非生物胁迫机理研究团队和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学研究团队合作的研究论文“Hybrid sequencing reveals insight into heat sensing and signaling of bread wheat”。

  农学院青年教师、生物学流动站博士后王晓明为第一作者,生命科学学院马闯教授和农学院许盛宝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人才启动经费的资助。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高温已成为制约小麦生产的主要逆境因子之一。前期研究表明,小麦灌浆籽粒在高温胁迫下的适应性响应有助于维持灌浆速率的稳定(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2018,PMID:30476278),但是,小麦是如何感受和传递高温信号,并最终启动高温胁迫适应性响应的,尚不明确。该研究充分利用三代测序和二代测序的技术优势,对连续时间点高温胁迫下,小麦旗叶和灌浆籽粒的时空转录组数据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对高温胁迫的响应速度远高于其它非生物胁迫,并第一次鉴定到了热激转录因子(高温信号传递通路中的末端转录因子)的上游信号。

  另外,小麦不同组织器官、不同亚基因组和不同调控方式之间,在高温胁迫响应过程中存在明显差异。针对小麦基因组的多倍体特性以及三代测序数据高错误率的问题,该研究开发的二代和三代转录组测序数据整合分析的生物信息学流程,为小麦等多倍体物种的大规模转录组学数据分析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思路。


图1. 小麦生理生化过程对高温胁迫的动态响应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tpj.14299

编辑:王学锋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