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源环境学院吴海明副教授在人工湿地可持续运行功能强化研究领域中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以《Exploring Utilization of Recycled Agricultural Biomass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Characterization of Driving Force for High-rate Nitrogen Removal》为题在线发表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5=7.252,中科院一区)。该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硕士研究生贾利霞为第一作者,吴海明副教授为通讯作者(丹麦奥胡斯大学吴树彪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基于农业废弃生物质碳源补给调控的人工湿地强化脱氮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生态景观优美等重要优点,在流域水污染治理、再生回用及生态修复等领域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然而人工湿地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碳氧失衡及其导致的微生物脱氮效率低等瓶颈问题,极大限制了其功能的可持续发挥。课题组创新性提出了基于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和间歇增氧的人工湿地碳氧补给调控策略。通过人工增氧在人工湿地系统内部营造出好氧与缺氧交替循环的溶解氧微环境,为好氧、厌氧和兼氧等微生物菌群的新陈代谢活动提供有利生境;同时将农业废弃生物质应用为人工湿地系统的填料,充分利用生物质的溶解性有机物缓释功能,显著提升人工湿地系统内的微生物硝化反硝化脱氮作用,实现总氮去除率达94%,较常规人工湿地系统提升约50%。本研究为人工湿地技术的长效稳定运行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对农业农村污染环境综合治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est.8b04871
编辑:王学锋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