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 2024-08-05)
在温室大棚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施农业创新团队领头人李建明教授(左)为鄂尔多斯蔬菜试验示范站技术员陈建国(前右)讲解番茄长季节全有机营养栽培的技术要点。
听说李建明教授又来了,示范站周边试点的西瓜种植户仲桂英(前)赶忙邀请李教授团队到大棚里指导高品质西瓜的全有机营养栽培技术。
驻站博士研究生许良鹤(左)和师弟封安宇一起探讨关于西北高寒风沙区日光温室综合环境智能控制系统架构的优化方案,进行该系统硬件平台的搭建测试工作。
在东胜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建筑材料生产车间,李建明教授团队与该公司领导现场探讨新型相变复合保温墙体的产品定型及试生产技术等问题。
在蓄水池旁,许良鹤(右)和李建明教授(中)、孙国涛副教授一起探讨园区灌溉用原水存在的各项水质理化指标超标问题。
晚上,许良鹤(中)和师弟王杰(右)、封安宇到试验温室大棚里观测番茄潜夜蛾的活动习性,统计性外激素诱捕器的诱捕情况。
李建明教授指导许良鹤(前)对团队研发的高寒型太阳能真空管集放热系统进行光热转化涂层材料的技术创新研究,并测试性能相关数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施农业创新团队的师生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行走在夕阳下。
暑期伊始,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的一座温室大棚里热闹非凡。“还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西红柿呢!你们也尝尝!”产业园技术员段德君一边和几个老乡整理盛满番茄的筐子,一边兴奋地和大家交谈着,一阵阵欢声笑语在挂满果实的番茄架间荡漾开来。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干旱缺水、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土壤盐碱化严重,是典型的西北高寒干旱风沙区。2020年,该市东胜区在泊尔江海子镇柴登村的一大片非耕地上,投资建设现代化设施农业园区——东胜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为了在沙窝窝、盐碱地里种出蔬菜,园区建设单位东胜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折占平等人找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施农业创新团队,协商共建鄂尔多斯蔬菜试验示范站。
2023年年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施农业创新团队领头人、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建明教授带领师生走进鄂尔多斯进行调研。当年9月,博士研究生许良鹤和李浩杰带着团队的调研成果,入驻东胜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选择其中一座温室大棚进行番茄种植试验。“如果番茄试种成功了,其他蔬菜就容易了。”许良鹤说。
当番茄种植试验顺利进行时,2023年12月中旬的一场大雪以及紧随其后的一场极寒速冻雨,给了团队一个“下马威”。“气温在短时间内急速降低至零下36摄氏度,差点儿毁了我们前期的所有努力!”许良鹤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团队有针对性地研发配套了高寒型太阳能真空管集放热、新型复合保温墙体防寒、盐碱水净化灌溉等七大“黑科技”,并通过信息技术将它们整合起来,实现了在手机终端进行实时显示和调整操作。
“其中,盐碱水净化灌溉技术专门解决鄂尔多斯灌溉用水EC值(水中可溶性盐的含量)太高的问题。”许良鹤介绍说,“就像人一样,口渴时给一杯很咸的水,不仅解不了渴还容易引发很多生理问题。”应用减盐净水设备后,园区过去的“苦水”变成了“甘霖”,番茄品质和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2023年年底,番茄品种“秋景”迎来首次采收,其他品种也相继成熟。经检测,这些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为9.5%,最高可达12.5%。基质栽培的番茄,随便挑出一株数一数,挂果层就有17个之多。
“西农专家在盐碱地里种出了好蔬菜!”这个消息很快在东胜传播开来,引得相关单位、企业及周边农户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有人算了一笔账:这样高品质的番茄,一年亩产平均1.5万公斤,按市场零售价每公斤20元计算,一亩地一年的产值就能达到30万元。
鄂尔多斯蔬菜试验示范站建站近一年时间,校企联手让盐碱地种出好蔬菜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与此同时,参与建设的团队师生也收获了6项国家授权专利和5篇高水平论文。
如今,虽然进入暑假,但许良鹤和李浩杰一如既往地守在大棚里,观察番茄,撰写心得。冬天严寒,夏日酷暑,但他们充满干劲。“真正感受到了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产业园里。”许良鹤笑着说。
“筛选确定适合当地设施农业的蔬菜品种,降低投资成本让技术与设备被普通群众用得起,把成熟的技术向周边地区推广辐射……”李建明信心满满地说,“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西北高寒风沙区的非耕地进军,在鄂尔多斯,大有可为!”(本报记者 张学军 通讯员 靳军 付文婷 摄影报道)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8/05/content_64248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