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10日在陕西杨凌签订协议,联合组建农业高效用水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将通过5至10年时间,全面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整合和利用科技与人才资源,建成我国农业高效用水研究领域科学与技术研发的国际学术高地。
据专家介绍,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量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未来我国农业用水零增长的前提下,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及战略水安全,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降低农业用水比重,缓解国家用水危机。但我国地域广阔、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明显,农业高效用水问题需要多单位、多学科协同攻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武汉大学是我国农业高效用水研究领域的优势单位且各具特色,区位、优势互补。近年来,三所高校在校内协同、校际联合攻关、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具备了良好的协同基础。
据了解,中心的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重大需求,依托三所高校综合学科群,联合国内外优势创新力量,围绕农业高效用水这一主题,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重大产品、技术集成与应用等方面开展协同攻关,产出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
中心将按照"一个平台、三个分中心"的整体构架建设,建立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研究平台、灌溉农业高效用水分中心、旱作农业高效用水分中心和季节性旱区农业高效用水分中心。针对我国农业高效用水中存在的理论与技术瓶颈,通过整体设计和多学科联合攻关,在旱区作物用水过程与调控、作物抗旱节水品种选育、农田水肥高效利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与产品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原创性科技成果,提升我国节水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