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入推进教师评价改革

(教育部网 2023年7月26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部署要求,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思路举措,深入推进教师评价改革,进一步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创新创造活力,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系统规划,明确评价改革方向性。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把其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专题组织学习研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将教育评价改革贯穿于学校中央巡视整改、“十四五”规划、“双一流”建设、第四次党代会工作部署中,融入事业发展各方面。成立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全体校领导为成员的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任务台账,压实改革责任。按照“对标对齐、实事求是、落实落细”总要求,定期组织召开教育评价改革推进会,总结改革经验,研究解决相关问题。遵循农林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修订完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实施办法》《重大科技成果组织与培育暂行办法》《职称评审暂行实施办法》等制度70余项,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校内媒体,加强政策的宣传解读。依托每周全校师生的固定理论学习时间,加大对教育评价改革的学习宣传阐释力度,进一步统一教职工思想和行动,推动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完善体系,增强评价改革系统性。完善教师考核办法,对不同岗位类型等级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推广、国际合作交流、公益服务等任务进行量化赋分,并设定各岗位等级教师年度任务量标准,探索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师年度考核制度。坚持“总量控制、两级管理、优化结构、动态调控”的总体思路,持续加强对教师的聘期考核工作;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聘用”“目标管理,择优聘用”“能上能下,竞聘上岗”的原则,贯彻落实破“五唯”要求,做好相关岗位聘任工作,破除岗位聘任“终身制”。设置12个职称类别,根据教师所在岗位分类确定评价重点和方式,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建立绿色通道,完善“标志性成果”申报制度,着重考察教师的工作业绩和学术成果,向在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在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取得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社会贡献突出的教师倾斜,破除资历限制,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申报职称,切实发挥好职称评聘的“指挥棒”作用。

细化标准,突出评价改革导向性。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具体实施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在教师选聘、职称评聘、评优奖励、年度考核等环节严把思想政治关,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落实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将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编写教材等计入教学工作量。加大对教育教学的评价比重,将人才培养效果、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作为评价指标。设立“金牌教师”奖,分为立德树人终身荣誉奖、成就奖、卓越奖和新秀奖四个类型,对教育教学业绩突出的“金牌教师”或取得其他优异成绩、突出贡献的教师,探索实行破格晋升职称机制,激励引导广大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分层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将教师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和科研推广型等4个类型,分设不同的评价标准,建立“菜单式”评价指标,将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咨政报告、成果转化等实绩均列入评价内容,着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

突出实绩,发挥评价改革激励性。切实发挥绩效工资激励导向作用,修订学校《教学奖励办法》《科技奖励办法》《推广奖励办法》等,建立更加符合教师发展实际的绩效奖励机制,重点鼓励对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成果,重点支持实现原始创新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的标志性成果,避免人才称号与薪酬待遇的简单挂钩。积极构建高层次人才发展支持体系,按照“补短板、重效率、强协同、破五唯”的改革思路,出台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分两批遴选220人进入“高层次人才发展支持计划”,全力保障人才潜心研究、长期攻关,努力成为“大先生”,产出“大成果”。在对校内二级单位年度工作考评中,设立办学核心指标完成情况奖励,增设教学核心指标、科技核心指标、人才核心指标任务完成情况等,进一步增强二级单位做好服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营造服务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

原文链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133/s216/202307/t20230726_1070820.html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