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科技日报》【聚焦一号文件】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的新型范本

  《科技日报》 2013年02月08日  

  [提要] 毕根虎的踏实与科学种植苹果有关,而带给他们技术和知识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此建立的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如今,在白水苹果、阎良甜瓜、眉县猕猴桃等23个产学研永久性示范站,200多名专家常年在一线专职示范推广,同时还在15个省新建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9个。

  聚焦一号文件

  解决好农业科技推广到农民中“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广大农业科研人员多年来奋斗的目标。

  今年一号文件强调: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从曾经的“湖州模式”“太行山道路”“大别山道路”“科技大篷车”,到如今的“大学农技推广”“科技特派员社会化创业服务”“江苏农业科技服务超市”,一条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之路,在不懈探索中创新发展。

  一所大学和23个永久试验示范站

  听闻有记者在陕西杨凌白水县采访,徐村绿果专业合作社60岁的老农毕根虎来了。一坐下就谈起了一个话题:钱对农民的重要性。靠种苹果,他供养了三个大学生。谈起当初二女儿做手术急需6万元而束手无策时,至今仍哽咽难受。如今,苹果园的收入达到20万。他说:“只有钱握在手里,才踏实。”

  毕根虎的踏实与科学种植苹果有关,而带给他们技术和知识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此建立的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

  赵政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2004年来白水,还不到10月份,苹果树的叶子已掉得差不多,苹果产业当时处在一个低谷,很萧条,县里都准备挖树了。”他回忆说。

  陕西苹果种植面积与产量稳居全国第一,那一年,赵政阳和同事们走了8个县调研,最后选定白水县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一个苹果试验示范站。这一干,他从40岁干到了50岁。

  “首先要解决落叶问题,把树保住。农民种的树太密,需要挖一些树,可农民不干。我们说,你们挖,亏多少赔多少。”

  果真,试验站给白水县的苹果产业带来了改观。县苹果局局长王杨军说,如今,苹果产业实现了基地标准化和规范化、服务体系科学化和市场化、市场配套跨区域化和规范化、产业发展品牌化和国际化。2012年,全国苹果销售不畅,白水县却产销两旺。当初的一亩地收入几千元变成了几万元,苹果收入约占全县GDP的30%,占农民纯收入的70%。

  白水县苹果试验示范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省内外建设的23个试验站之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当年合校的大潮中是唯一将科研院所合并在一起的大学,拥有2418名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

  2004年,为了让农业先进技术成果在农民中普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借鉴美国的经验,形成了大学推广服务的初步构想。

  2005年财政部第一笔2000万启动资金到位,“大学――试验示范站――科技示范户――农民”四级农业科技推广新通道随之建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为在全国唯一一个设立推广处的大学,副处长吴万兴说,学校专门设立职称系列,推广研究员、推广教授可享受二级教授待遇。

  “这些试验示范站如何发挥大学功能?当初设立时就将目标定在建百年老站,建永久性试验站,一个站持续时间越长,对当地产业推进作用越明显。”副校长李华说,“试验站要做到让百姓、当地政府满意、主管部门满意。最早是我们找地方政府建站,现在反过来了,各地政府纷纷找我们建站”。

  如今,在白水苹果、阎良甜瓜、眉县猕猴桃等23个产学研永久性示范站,200多名专家常年在一线专职示范推广,同时还在15个省新建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9个。

  2012年2月,科技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新农村研究院为抓手,积极探索建立以高校为依托、农科教结合、科教推一体的“大学农技推广模式”。

  2013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通过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等方式,面向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

  目前,已有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十所高校正式开展了“大学农技推广模式”的试点工作,十几所涉农高校正积极创造条件,踊跃申请加入。

  24万科技特派员和5756万受益农民

  独享黄河水滋润的银川平原,自古被称为塞上江南,宁夏大米被称为贡米之乡。胡学文,这个粮油加工厂的工人出身的科技特派员,联合了10多名科技特派员团队创业,将宁夏大米的生意做的红红火火。

  他们发展“订单农业”,走“企业+科研+基地+农户”的产业化之路,10年间,与数十万农户签订了数百万余亩的订单。为了延伸产业链,中航郑飞塞外香清真食品产业园正在建设中,“力争5年内实现有机富硒食品基地达到50万亩,可带动我区沿黄经济带20万基地农户增收5亿元。”胡学文对此很有信心。

  2002年,宁夏率先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科技创业试点。十年的创业行动,使清真牛羊肉、枸杞、长栆、优质水稻一系列宁夏产业链不断壮大,当初的一大批创业人员如今成了大老板。探索出了“立足科技项目,突出科技创业;实施体制创新,注重金融推动;坚持市场导向,实行三线推进”的“宁夏模式”。

  据宁夏科技特派员办公室副主任丁克镇介绍,2011年底,宁夏共培育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实体6000余家,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5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多家,吸引了5800多名较高层次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创业,全区40多万农户从中受益。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行动在2009年走向全国,科技部联合七部门发布《关于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行动的意见》。

  科技部农村司副司长王喆介绍,通过不断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强化创业链建设,促进由科技特派员领衔的农业社会化创业服务模式的蓬勃发展。

  截至2011年底,科技特派员队伍已达24.08万人,法人科技特派员7298家,组建利益共同体1.6万个,创办企业8401家,其中龙头企业2642家,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48万项,直接参与农户446万户,辐射带动农民5756万,创业获利26.8亿元。

  214家服务超市和70个成果示范基地

  在连云港市灌云县科技服务超市,白蚬乡大兴村56岁农民李金华种了30亩西瓜。如今,每亩产量由1.2万斤提高到1.6万斤,收入由每亩4000元提高到8000元,每季西瓜由只收两茬提高到4至6茬,甜度由12度提高到13度……

  这得益于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超市为瓜农提供种植管理技术和特种肥料,还帮农民销售,总量占到全县的60%以上。

  徐州市郑庄村村民潘德亮,种了22个大棚的草莓,与农村科技超市已合作两年,超市不仅为他的草莓提供品种供应、技术指导、病害防治,还提供统一的机械化施肥服务,每个大棚一年能增收4000元。

  “我准备下一季全部改种超市推荐的新品种红颜,每斤的售价比现在的甜查理高一倍多,每斤达到20元,每亩可增收1000元。” 潘德亮说,为了解决红颜的育苗难题,超市的科技人员研发出避雨棚育苗技术,解决了生长后期的白粉病,每棵苗的价格从1元降低到0.3元。

  目前与超市进行深度合作的草莓种植户已超过200户,这些农户在超市的指导下,统一建设大棚、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购,哪怕同样的草莓品种,每斤价格也比其他农户的高出0.3元。

  2005年江苏提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灌云县兴云集团成为全省首批农村科技服务超市。2008年,江苏在全省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超市”。超市由总店、分店和便利店三级服务网络构成,每个层次的“超市”以涉农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有店面、有队伍、有网络、有基地、有成果、有品牌”为基础,以“成果流、信息流、专家流、产品流”为纽带,构筑集技术服务、技术示范、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服务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西诺花卉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振权,2011年底,在东海县双店乡投资建设百合花种植基地,引进人才建起了花卉科技服务超市。他把引进的“水晶公主”等100多个新品种和新技术无偿地教会了周边的花农,仅催根生芽技术一项就为农民增收2000余万元。他引进了11家花卉收购销售企业进入超市,帮助农民卖花。如今,双店乡的百合花从过去的20元一支卖到7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合之乡。钱振权说:“虽然我建超市没用政府一分钱,为农民服务也是无偿的,但是我一点也不后悔,从服务农民中我得到了市场,做企业的市场最重要!”

  截至2012年6月,江苏已建成农业科技服务超市214家,组建了1700名专家和科技特派员服务队伍,建立了70个科技成果示范基地,覆盖13个江苏省辖市、65个县,覆盖率达61%。(马爱平)


 

终审:姜转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