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和杨凌示范区第七次省部共建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六年来示范区面向旱区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研究下一步科技示范推广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9月10日,由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举办的杨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会议在杨凌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副省长、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主任祝列克分别作重要讲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梁桂致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出席会议,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郭社荣主持会议,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魏建锋汇报了示范区科技示范推广工作开展情况。
张来武在讲话中指出,杨凌示范区成立16年来,已经探索形成了一个立体式、多元化的示范推广体系,每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4000多万亩,使5000多万农民受益,年推广效益达到110多亿元,这是杨凌对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值得认真总结和充分肯定。
张来武强调,杨凌示范区要按照国务院《批复》中提出的要求和杨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要求,以办好新农村研究院、深化“一城两区百园”战略结盟、扎实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加强区域协作配合等方面工作为抓手,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探索完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出更多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不断放大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效应,切实增强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使杨凌真正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
祝列克在讲话中指出,杨凌示范区成立16年来,通过深化科教体制改革、整合科教资源,实现了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形成了一些具有杨凌特色的农技推广新模式,为促进旱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下一步,杨凌示范区要继续坚持“现代农业看杨凌”目标,从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扩大示范推广覆盖面、创新示范推广模式、增强示范推广实效性、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五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加快探索示范推广新路径,建立起覆盖整个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进一步彰显“杨凌符号”,擦亮杨凌“金字招牌”,为加快我国旱区农业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梁桂在致辞中代表主办方对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杨凌示范区和农林科大、杨凌职院的发展表示衷心感谢。梁桂说,此次召开的杨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会议,对于全面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杨凌示范区第七次省部共建工作会议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和区内两所大学将不断完善科技示范推广模式,逐步建立技术推广长效机制,不断满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支撑和引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魏建锋从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的主要做法、体会和总体构想及重点任务三个方面向与会代表作了报告。他表示,杨凌将进一步加强同旱区各有关市、县的密切合作,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扎实工作,为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郭社荣就贯彻此次会议精神提出了要求。他表示,下一步,杨凌示范区将立足陕西,放眼旱区,以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牢记使命,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全面提升示范推广水平。一是抓好此次会议精神的落实,示范区管委会和区内两所大学要认真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要深刻领会、把握思想,提升信心,要认真听取、接受、吸纳与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示范推广的行动举措;二是围绕旱区农业发展的需求,深入实施区校一体协同创新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力求形成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大成果的局面;三要积极有为,协同发力,探索建立旱区省市县各级政府高层会商机制,尤其是加强与科技、农业部门的联系,探索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建成信息化、社会化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体系,为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就大学推广模式分别作了报告和书面交流,甘肃省庆城县、陕西省白水县、青海省乐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陕西大唐种业有限公司、陕西省眉县金渠镇红星村等示范推广基地代表、产业链推广基地代表、基层农民代表分别就科技示范推广的做法、经验和取得的成绩向大会作了交流发言。
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拴虎,示范区领导冷劲松、权王军、王宝平、刘天雄、陈亚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曹毓刚,科技部有关司局领导,陕西省科技厅、财政厅、水利厅、林业厅、扶贫办等有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政府领导、企业代表、农业科技专家、农民技术员代表700多人参加了会议。
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3-09/11/content_10028760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