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陕西科技网》以生态文明理念发展现代农业

《陕西科技网》 2013年09月13日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农业,如何将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每一个农业工作者都应思考的方向。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农业生态与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和严峻性的特点,面对着诸多挑战: 

  自然灾害频繁。在各类灾害中,发生频繁、覆盖面大的就是干旱,干旱是陕西农业的“心腹大患”。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处于半湿润、半湿润偏旱、半干旱区。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山、源旱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干早频繁,导致粮食大幅减产。

  土壤退化严重。随着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人为干扰土壤的强度越来越大。土壤利用过度造成有机质匮乏、养分失衡,肥力明显下降;灌溉过量造成了土壤盐碱化;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退化和沙化。

   氮肥和农药过量施用。迫于粮食增长的压力,农业生态系统的氮肥和农药投入越来越多,我国氮肥施用量居世界第一。

  地膜污染加剧。近20年来,随着大棚农业和地膜玉米的普及,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我国每年地膜应用量近百万吨, 地膜覆盖面积达1000多万公顷。大量残留地膜不仅造成了白色污染,而且导致了土壤-作物系统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

   那么,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如何确保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呢?

   我们认为,必须着力提高人与自然协调性,以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理念改造农业,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推动环保法制化进程,维护生态文明必须使我国农业环境保护走向法制化。我国刑法虽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破坏几种主要自然资源的行为都做了规定,但对于生态系统的维护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态文明,我国的环境法还没有从资源、环境和能源转向生态安全。

  二是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要在掌握气候波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发展低碳农业,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农业灾害风险管理,立足于抗灾减损增产。

  三是实施以推进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为目标的清洁农作技术。立足陕西省农田生产及环境现状,实施农田清洁生产的小麦、玉米、油菜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以少免耕、秸秆覆盖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化肥用量。对害虫防控以预防为主,不要待害虫暴发后靠化学药剂灭杀,强调生态平衡。

   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同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息息相关,必须改革传统生产方式。传统发展模式以高投入、高消耗为手段,以高消费为发展动力,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强调经济发展的速度,忽视资源的综合利用。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不仅是物质生产方式的转变,而且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排头兵,创新机制、率先发展,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技术构建绿色发展体系,以生态文明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是陕西当仁不让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实践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常驻,让和谐相伴,让幸福常在。

  http://www.snkjb.com/Show/?1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