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新闻网 2024-08-06 )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俄罗斯农业科技示范园里,双方联合选育的小麦新品系XN198已进入白俄罗斯小麦品种适应性鉴定,有望通过审定。”近日,从白俄罗斯访问回校的冯佰利,带回了好消息。
7月25日,记者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冯佰利的办公室时,他正在整理此次出访白俄罗斯的相关资料,身旁堆放着从白俄罗斯带回来的小麦及杂粮产品。作为该示范园的首席专家,冯佰利每年数次往返于杨凌与白俄罗斯之间,促进双方间的农业交流,共享农业发展机遇。
今年是示范园建成的第5年。冯佰利滑动电脑屏上的照片,看着示范园里的新“丰”景,很是欣慰。他说,“育种是极其漫长的一条路。自从示范园建成,我们在里面播种下了100多份小麦种质资源,到今年已筛选出了一批表现优异的新种质。”
冯佰利说,XN198作为率先突围的小麦新品系,其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与当地小麦品种作比较,产量增加了15%-20%左右。此外,新一轮的8个小麦新品系表现良好,也在进一步鉴定评价中。
良种一粒重千钧。201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白俄罗斯国立农业科学院在莫吉廖夫州高尔基市建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俄罗斯农业科技示范园。同年6月,第一批带有“杨凌基因”的小麦、大豆、糜子、荞麦等优良品种,跨山越海,去赴一场“粮田”之约。目前,示范园里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20余种。
“我们带过去的优良小麦品种经受住了三年的田间试验,到2023年,西农小麦品种已扩繁到了12公顷,并且在白俄罗斯进行审定,这是对西农小麦品种的认可与肯定,也是对育种研究者的鼓舞。”想到每年十月示范园里粮满仓的丰收盛景,冯佰利止不住地欣喜。
如何深耕这片“国际田”夯实海外“新粮仓”?除带去良种外,冯佰利及其团队以示范园为平台,开展谷子、糜子、荞麦、豌豆等杂粮的标准化示范,建立了一套易推广、可复制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模式。
“去年,白俄罗斯遭遇罕见的干旱天气,我们立即设计了作物条带沟播机具和小麦抗旱栽培技术标准,解决了当下的难题。这一技术在当地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冯佰利说,随后又针对优势作物品种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栽培模式,为当地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目前,双方联合编著的《“一带一路”农作物新品种与新技术(白俄罗斯卷)》已出版,乌克兰卷、俄罗斯卷正在编撰中,将于今年出版发行,这将对各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共同确保区域间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高产的种子、实用的技术......共建的海外农业示范模式正不断盈实着这一海外粮仓,在助力白俄罗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轻装上阵”、增收致富。“我要继续发挥余热,让更多的中国良种落地生根,惠及当地民众。”冯佰利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干劲也越来越足。
谈及未来示范园规划发展方向,冯佰利表示,将扩大新品系良种繁育面积,增加大豆、豌豆等新品种展示示范力度,联合开发出抗旱节水机械,同时进一步拓展青年教师、博士后等多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中白科技交流与合作带来新契机、注入新活力。”
原文链接:http://www.nkb.com.cn/2024/0806/48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