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塞上春归访“雁”忙

(中国农网 2025-04-02)

阳春三月,塞上春归。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5个市的田间地头、涉农企业,活跃着一群忙碌的身影,面对突然降温和沙尘暴,他们依然奔波在一线,现场调研找问题、座谈交流话发展,他们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大)赴宁夏回访“头雁”团队。5天时间里,团队成员到20余名“头雁”企业回访交流,授予13家“头雁”企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发展专家工作站”。

3月26日,在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尚尚源种养专业合作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杜双奎教授正在与“头雁”学员、合作社理事长尚和平交流。

“把脉问诊” 开展针对性指导

“上粮食加工生产线一定要提前把市场考察好,确保产品有销路。”3月26日,在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尚尚源种养专业合作社,西农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杜双奎教授正在与“头雁”学员、合作社理事长尚和平交流。尚和平主营荞麦种植、加工和销售,在西农大培训期间,与配置的专业导师杜双奎教授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并在杂粮增产增质方面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尚和平引种了“西农9976”“西农9980”荞麦新品种,与杜双奎教授联合申报了吴忠市人才引进有关项目,新上了食品加工生产线,以延长产业链,提升效益。

“在这个地方搞设施蔬菜,一定要特别重视土地盐渍化问题,做到未雨绸缪。”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海燕村,西农大园艺学院程智慧教授语重心长地对“头雁”学员、海燕村党支部书记、经济合作社理事马守芳说。此外,他还就新品种引进、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作了现场调研指导。

“养殖的鱼主要有哪些种类?养殖尾水如何处理?这个陆基圆桶底部坡度不够,会导致底部残饵粪便堆积,影响水质。建议增加底部坡度角至10度左右,以提高排污效率,改善水质……”在位于宁夏银川市永宁县的宁夏航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农大动物科技学院于海波副教授正与“头雁”学员、公司总经理冯文静,就当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发展交流。针对公司开展的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系统搭建、养殖尾水处理设施改造、鲈鱼苗种培育、南美白对虾淡化标粗等,于海波现场予以详细指导。“于老师指导的都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西农大这个坚强后盾,我们对未来事业发展信心满满。”这位自诩为“90”后新农人的“头雁”表示。

此次“头雁”回访专家团队由西农大食品、信息、水产、园艺、资环、葡萄酒、生命科学等领域专家组成,赴宁夏固原、中卫、吴忠、石嘴山、银川开展回访,了解企业在智慧化农业、特色资源挖掘、绿色增效、资源高效利用、农机服务、乡土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促进“头雁”企业更好发展。

“持续供电” 建设专家工作站

马俊蛟最近很忙。

作为西农大头雁联盟宁夏分会理事长,他既要打理好自己的生意,又要对接联系“头雁”回访和专家工作站授牌相关事宜,从路线制定到座谈交流具体细节等,他都再三核实。“西农大专家要来,这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和莫大的鼓舞,必须要把准备工作做好。”

为进一步扩大“头雁”培训效果,促进“头雁”产业发展,提升“头雁”联农带农能力,西农大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院决定在“头雁”企业设立专家工作站,此次经申请、审核,共有13家企业被授予专家工作站。马俊蛟任总经理的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华泽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西农大信息工程学院刘斌教授为该工作站签约专家。刘斌表示,将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加强合作,取得实效,真正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资源环境学院张达斌副教授表示,将努力把专家工作站建设成多学科资源汇聚的平台,推动校地、校企精诚合作。生命科学学院杜双田副教授希望充分发挥专家工作站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其打造成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示范基地。

“头雁”学员张明敏是银川市三兴益农肉牛养殖合作社联社理事长,担任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大新村党支部书记。他表示,参加过许多培训,在西农大是学到了真本领。将充分利用专家工作站平台,努力当好科技兴农排头兵、产业融合示范者、共同富裕领头雁,让专家工作站的科技之花在宁夏大地结出富民之果。

“头雁”学员张青任总经理的宁夏甜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宁夏中卫市,公司以苹果的种植、销售为主。他表示,将以专家工作站的设立为契机,打通企业和高校的产学研合作路线,争做科技赋能的“排头兵”、绿色发展的“践行者”、联农带农的“联络员”。

西农大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徐海表示,学院通过实施系统化的培训体系、精准化的资源配置、长效化的跟踪服务、品牌化的成果输出,赋能“头雁”投身乡村全面振兴。“我们力争做到建设一个站、打造一支团队、培养一批人,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提升‘头雁’学员联农带农能力,推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

“群雁齐飞” 集群作战促共富

“各位老师请看,这片山头准备全部种植金银花和丹参,品种就是从西农大引进的‘秦花6号’和‘秦丹1号’。”在宁夏吴忠市嘉誉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试验基地,公司总经理赵振高兴地对回访团说。“在西农大培训期间我结识了专业导师马亚团副教授,就中药材产业发展、品种选育、规范化栽培、产业持续布局等与马老师敞开心扉交谈,更加明晰了产业方向,坚定了发展信心。学习回来我就迫不及待地引进了新品种。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到西农大回炉学习,继续长见识、开眼界,哪怕自己花钱都愿意。”

马亚团告诉记者,针对赵振的实际情况,他建议在科技赋能、产业链整合、品牌升级3个方面发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建立种质资源库,联合高校开展分子育种;进行药材产地加工,有条件地发展“药材+旅游+康养”融合模式;做强道地药材,强化地理标志保护,推动“宁夏药仓”区域品牌建设。

马银浩是宁夏林枫生态观光有限公司经理,主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西农大学习后,公司在当地引进了西农大“秦脆”苹果新品种,并打算在西农大园艺学院邹志荣教授指导下发展设施农业。“我们这里气候冷,春季采摘是个空缺。和邹老师交流后,计划建设智慧大棚,补上这个空档期。”她表示,在西农大参加培训后豁然开朗,要把自己从日常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从经营者变成管理者,抽出更多精力对接社会、企业和政府,进一步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专家团回访这几天,“头雁”学员、宁夏盐池县贺家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贺治喜、宁夏巧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巧玲几乎全程跟着。贺治喜表示,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有助于取长补短、加强合作。“我是主要做黄花菜种植销售,目前已与学员之间有了初步的合作,比如在八宝茶里、荞麦粉里加入黄花菜,制作黄花菜醋、黄花菜菌鲜包等。”郭巧玲表示,通过培训和调研学习,学到了产业共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科技赋能是提质增效的核心,文化赋能是品牌突围的灵魂,将聚力技术研发、品牌升级、产业协同,以“头雁”的责任担当,书写“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乡村振兴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s://www.farmer.com.cn/2025/04/02/99982978.html

60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