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三秦都市报》“诚朴勇毅”校训承载西北农大办学精神

《三秦都市报》 2014年8月19日

  八月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五彩缤纷。步入该校东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耕耘广场,广场中央的4块大石上镌刻着“诚朴勇毅”的校训。简单朴实的4个大字,承载着学校80年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西农人。

  “诚”为核心突出特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为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及后来相继在杨陵建立的相关科教单位。20世纪30年代,国家风雨飘摇,民不聊生,西北灾荒连年,哀鸿遍野。国民政府决定兴办西北高等农林教育事业。一批有识之士汇聚神农故里——杨陵,创办了我国西北地区第一所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高等农业学府——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8年6月,国立西北联大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与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国立西北农学院。同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训令规定:“全国公私各级学校务各制一特有之校训及校歌。”正在合并筹建中的国立西北农学院,遂开始校训及校歌制定工作。最初拟用“勤朴勇毅”四字作为校训,经当时的教育部审核,最终确定为“诚朴勇毅”。以“诚”字起首并以之为核心,又结合学校“农”的特色,同时有追求科学、追求真理、向往光明、勇往直前的精神。

  赋予校训新的时代内涵

  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等7所教学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为我国科教体制统筹改革的一面旗帜,相继进入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序列。2004年9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建校70周年暨合校5周年纪念活动。在广泛征求师生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恢复使用国立西北农学院时期的校训“诚朴勇毅”并对校训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诚”:诚者,信也,真实无妄之谓,为人处世,须以诚为本;
  
  “朴”:朴者,质也,少私厚道之谓,博学经世,须以朴修身;
  
  “勇”:勇者,气也,刚心锐志之谓,创新创业,须以勇求进;
  
  “毅”:毅者,力也,不达不止之谓,任重道远,须以毅建功。
  
  “诚朴勇毅”四字校训,集中反映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几代师生员工践行“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立志为我国农业科教事业发展全力奉献的精神风貌。
  
  用行动作出最好的诠释
  
  80年来,“诚朴勇毅”这四个大字始终铭刻在一代代西农师生员工的内心深处,并用行动对它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辛树帜,近现代知名的生物学家、古农史学家和教育家。曾任南京国立编译馆馆长、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先后执掌西农校务近30年,也是兰州大学的创建者。办学中,他甘当人梯,只要是师生有兴趣学习和钻研的课题,他都千方百计给予帮助。师生每有论文、著作,他常常亲自阅改,并四处联系发表。他任职期间,成为学校历史上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黄金时期,不仅成就了学校的辉煌历史,也为后来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重要基石,被毛泽东亲切地称赞为“辛辛苦苦,独树一帜”。
  
  赵洪璋,著名小麦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1940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农学院。1942年后一直在学校任教。1949年5月,西北农学院解放了,军代表进校第三天就登门拜访了赵洪璋,请教农业生产及小麦新品种示范繁殖的计划,令他欣喜异常。他培育的“碧蚂一号”、“碧蚂四号”及“6028”三个品种适应性广,亩产可达150~200千克以上。“碧蚂一号”开创了我国一个小麦品种年种植面积的最高纪录。他先后选育出“丰产”、“矮丰”系列小麦新种,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小麦育种技术体系,成为我国小麦育种研究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他曾被毛泽东主席亲切地称赞为:“用一个小麦品种挽救了大半个新中国。”人们也把他和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并称为“南袁北赵”。
  
  学校博览园里,有一座外型如巨大瓢虫的昆虫博物馆,馆前矗立着一尊戴着眼镜、留着短须,身材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塑像,他就是一生具有传奇色彩的著名昆虫分类学家周尧教授。1957年,周尧写成《中国早期昆虫学研究史》,为我国昆虫学史研究奠定了基础。1994年,他担任主编,组织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卓有建树的蝴蝶研究者50多人,编写出版了《中国蝶类志》,这是中国目前记载种类最全的一部蝴蝶专著,填补了中国蝴蝶分类研究的空白。1997年,完成了60万字的《中国蝴蝶分类研究》,为全世界研究蝴蝶属征与翅脉最全的一部专著。随后,他又编写出版了《中国蝴蝶原色图鉴》《中国蝴蝶文化》。因为他在蝴蝶研究方面贡献突出,被昆虫学界誉为“蝶神”。
  
  让校训内化成共同的信念
  
  岁月的沉淀,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训内化成共同的信念、不断前行的动力。建校80年来,学校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本科以上专业人才16万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有15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
  
  学校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形成了七大优势学科群,并在动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旱区农业与节水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5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培育出目前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优良小麦品种,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我国自主培育的第一个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在国内率先探索实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为西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践行校训成就人生
  
  四年大学生活,“诚朴勇毅”的精神已陶铸了你们的品格,升华了你们的气质,并将深远影响你们未来的人生历程。只要你们踏实践行“勇毅”校训,就会培养很好的逆商;如果你们切实践行“诚朴”校训,就会具备很高的德商。学识比财富更重要,德行比才干更可贵。德行,决定了你们是否能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我们的校训有“勇”、“毅”二字。勇,即不畏困难,不惧艰险,善于开拓,敢开天下风气之先;毅,即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在未来人生道路上,无论面临什么艰难险阻,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希望同学们牢记勇毅,力行力为,不随波逐流,不轻言放弃,顺境中不忘忧患,逆境中奋力崛起,你们必将拥有更加灿烂的未来。(孙其信校长在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摘录)

  http://epaper.sanqin.com/shtml/sqdsb/20140819/4149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