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02日 12版)
【青年聚焦·林学青年】
“有的学生校园逛,有的学生在树上。”这句略带自我调侃意味的顺口溜,在林学专业学子中口口相传。
林学以树木为研究对象,故不只要读书,还要“读树”。远则深山,近则田园,林学人的课堂不只在教室,还“在乎山水之间”。在实践中读树、研树,构成了林学人别具一格的学习场景;在山林中扎根、奉献,则是他们学以致用、回馈祖国河山的方式。本期青年说走近这群“长”在树上的年轻人,呈现他们“嫁接”在枝头的别样青春。
知山知水,爱林爱农
袁杰利用森林罗盘在林间设置标准地。受访者提供
“我是植树节当天出生的,对树有天然的感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林学系副主任袁杰说,如今身为一名林业科技工作者,他打交道最多的也是树。
在秦岭山脉中段的火地塘林区,有一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距学校270公里,开车往返一次需要9个小时。虽然路途遥远、山路崎岖,但袁杰每月至少要去一次,采集气象和碳通量数据,开展水、土、气、生四类生态要素的监测工作。
“到了夏季树木生长的旺盛期,我基本一直待在山里,你就找不到我了。”秦岭山区时常没有信号,而袁杰有时为了获得精确的数据,需要冒着雨雪天气连续观测,经常是一瓶水,两个馒头,走一天山路,还得躲避野猪、羚牛、毒蛇等野生动物的袭击。“每次秋季开学,碰见同事,他们都会笑话我:你是去非洲当野人了吧!”袁杰笑着说。
“林业看似只与植物对话,实际上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除了树,袁杰打交道最多的是林农。
3年前,袁杰在陕西省佛坪县做野外调研时曾碰见一户山里人家,只有两口人,老人常年卧病在床,儿子40岁了还没有结婚,为了照顾老人也无法外出打工,日子捉襟见肘。袁杰找到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反映:佛坪县有很好的森林动植物资源,完全可以建立资源圃和自然学校,吸引中小学生来园开展假期研学、夏令营活动。他还主动联系省内相关高校,推荐佛坪作为大学生野外实习基地,盘活当地的自然资源。
今年,这户人家又在佛坪碰到袁杰,高兴地拉着他说:“现在来这儿旅游、暑期实践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家里养了些蜜蜂,蜂蜜摆在家门口就能卖完!”袁杰很欣慰地回应:“这还只是开始,后面还要帮助你们培育果材兼用型华山松,到时你们的腰包才更鼓呢!”
“与农民打交道,说来容易,也不容易。他们不看你发了多少篇论文、申报了多少课题,只有你为他们办了实事,他们才认你是好专家。”袁杰感慨。为努力成为一名知山知水、爱林爱农的好专家,袁杰又一次背起行囊,奔波在了秦岭生态文明保护和森林抚育经营培训的路上。
原文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11/02/nw.D110000gmrb_20211102_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