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人民网》争做像“麦农”王辉一样的追梦人

《人民网》 2016年01月10日

  从选育到审定,从品种到良种,从试验到推广——从事良种选育,无疑是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辉的小麦育种团队育出的“西农979”,从1987年开始组合配置,到1997年完成组合配置,再到2005年过关斩将通过国审,整整用了18年时间!

  他是一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辛苦程度却丝毫不亚于一位勤劳的农民,除了搞科研、带学生,还几乎天天要到大田里劳作,整地、施肥、播种、浇水、收获、晾晒,春种、秋收时更是要起五更熬半夜;他一生只做好了一件事--小麦育种科研,却在这一件事情里倾注了他四十几年的心血、汗水、梦想、专注和挚爱,终于打破了优质与高产不能兼得的传统,培育出多个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就是被人称为“麦农”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育种专家王辉。他秉承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踏实、严谨、执着、奉献的精神,带着“育得金种慰苍生”的坚定信念,自青春岁月至古稀之年,脚踏实地,不断破解小麦的“生长密码”,也不断培育更新我国优质、高产小麦的新品种。在生命的每一天,他都精心呵护着一株株绿色的希望,并把收获的喜悦带到黄土地上的千家万户。作为一名普通人,“麦农”王辉身上有许多优点,值得当下我们各行各业的人们去学习。

  与很多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相比,当下很多科研工作者不再甘于坐冷板凳,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热衷于拉关系要项目要经费,甚至剽窃他人成果,大搞学术腐败,不但丧失了基本的科学精神,也失去了做人的道德操守。所以工作在教育和科研一线的工作者应该在做好自己工作之前,应该对比反思一下自己在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方面和王辉及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之间的差距,做一名爱岗、敬业、专注、诚信的科研人。也就是说,工作在教育和科研一线的工作者当学习王辉勤奋刻苦、兢兢业业、热情专注、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

  当下在基层一线为“三农”事业而奋斗的工作者少吗?当然不少。近年来随着“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等计划的实施和开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逐渐充实到基层建设的队伍中来。基层一线缺人才吗?真缺。原因是能够在基层一线“下得去”、“ 留得住”、“ 干得好”的人才真不多。王辉给我们这些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建设者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把自己的知识、能力、梦想、奋斗和“三农”发展的需要真正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奋斗不息,将来一定会事业有成,不会留下遗憾。扎根基层一线为“三农”事业而奋斗的工作者当学习王辉关注基层、脚踏实地、不怕艰苦、默默奉献的踏实精神。

  到底是什么,让王辉以田间地头为家,一待就是一整天?到底是什么,让王辉选择了小麦育种,一干就是一辈子?到底是什么,让王辉数十年如一日,过了退休年龄年逾古稀仍一直奔走于田间地头、依旧坚持在科研一线?这其中当然有其对小麦育种事业的热爱,但在内心更深处,一定尤其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的热爱。这从其留学时开始并一直坚持践行的一句誓言“让乡亲们不再饿肚子”即可看出。“中国梦”不是一小部分人的“中国梦”,应是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共同的梦想。所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中国人,当学习王辉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争创一流的爱国精神。

  包括王辉在内的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未必每个人都能像王辉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如此专注和倾付,也未必每一个人都像王辉一样在追求梦想的路途中如此出彩。包括王辉在内的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 的共同梦想。为了“中国梦”的实现,也许我们做不到往回那样的努力和出彩,但我们可以向王辉看齐,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中同心协力、尽心尽力、加油助力,争做像“麦农”王辉一样的追梦人。

  原文链接: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110/c159301-28034060.html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