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求是网》甘做王辉式麦田“守望者”

《求是网》 2016年01月13日

  近日,《光明日报》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辉:一生做好一件事》为题,报道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辉四十几年来埋头于小麦育种科研,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卓越贡献,以及他身上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奋斗不止的精神。王辉教授是践行为民理念的光辉典范,是赓续“老农科”精神的优良样本,在步入全面深化改革、同步小康创建的深水期,尤需要我们用好学活“王辉精神”,争做王辉式的“麦田守望者”,力争在学习“王辉精神”中汲取发展力量、焕发严实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去虚留实践行为民情怀。梦想立于民众、志于民利,是劳动者的最质朴的情怀阐释,是广大党员最鲜明的作风表达。在王辉教授的四十年如一日的育种实践中,就生动体现了一名老党员、老科研心系农业发展、身怀为民为业的质朴情况,面对“三年困难”、“饥荒之苦”,王辉教授“为了让乡亲们不再饿肚皮”,毅然将对群众的热爱转化为自身梦想,自此几十年如一日在土地上育种、育魂、育梦,为我们积淀了鲜亮的梦想本色,传递了厚重的为民情怀。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整治力量。争做王辉式“麦田守望者”,就是要以王辉式的老科学家们为镜鉴,将梦想与民心、民念、民愿相互挂钩、相互渲染,深刻认知梦想的力量在基层、梦想的根基在人民、梦想的力量在民心,自觉扑下身子,深入群众,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当好群众贴心人。既要在追梦征程中贯穿为民红线、厉行为民情怀、锤炼为民作风,又要在“一亩三分地”上积极带领群众去“获得“,始终坚持不懈地从群众中汲取梦想养分和成长智慧,借助群众的智慧撬动经济社会发展,让人民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利益,真正以一心为民的赤诚靠实梦想、感染群众、激扬民心。

  去松守严笃定钢铁信念。不患不能柔,惟患不能刚;惟刚斯不惧,惟刚始有为。“刚”是刚定,是坚守,无论是对普通劳动者,还是对党员干部而言,“刚”就是要有一份对事业的执着、对信念的执守、对梦想的不悔。王辉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充满刚劲、刚骨、刚风的人,他出于对小麦和土地的热爱,扎根西北、无悔付出,出于对农技科研的热忱,坚守岗位,不为沿海优质条件所动,最终才培育出了新品种、作出了新功绩,生动诠释了“育种者”育魂的深刻意义。王辉教授是活生生的学习样本,以王辉教授为镜,这就要求我们要珍惜岗位、理解岗位,把岗位当成干事创业的平台和载体,始终保持党员应有的事业韧劲和战略定力,积极投身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各项工作中,积极回应经济社会改革的新变化、新形势,任何时候对工作目标和任务都紧盯不放,顶着困难也要抓细抓实抓到位,面对压力也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用一股韧劲和坚守去成就事业、完成梦想。只有这样,事业才会更加厚实,梦想才会更加饱满,本色方能常亮常新,焕发前进力量。

  去重辅轻坚守淡泊姿态。“知足知不足,有为弗有为”。人生进退、名利取舍,是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回答的单选题。王辉教授以修身为人的实践告诉我们,“一顶草帽、一件衬衣”可以是下田的标配,也可以成就品德的丰碑;荣誉等身却甘于平淡,不仅是大胸怀,也是大境界。种树者养其根,重德者养其心。王辉教授为我们作出了生动示范,学习“王辉精神”,就是要求我们自觉追求高远,正确对待进退、得失、荣辱,要在工作岗位上讲贡献、讲境界、讲风格,又要在名利地位上不争利、不揽功、不图名,甘于平淡、甘于寂寞,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真正以豁达的精神和超脱的态度对待名利,以高尚的品德和境界约束自己的名利之心,努力做既干事、又干净的正气表率。还要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真正把形象作为一种生命、把清苦作为一种财富、把坚守作为一种责任,多比照干事态度和境界高低,少攻量个人利益和报酬回报,不断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始终恪守好党员操守和为政要义,忠诚奉献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原文链接:http://www.qstheory.cn/wp/2016-01/13/c_1117756503.htm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