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 2024-05-23)
参考消息网5月23日报道一年来,深化互联互通、拓展经贸关系、推进绿色创新、加强文明对话……一个相知相亲、同心同德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在丝绸之路全面复兴的大道上加速构建
5月19日,古都西安的灞河之滨碧空如洗、骄阳似火。在成排的杨树与石榴树簇拥下,一座银白色的建筑吸引不少市民举起手机拍摄。这座内饰具有浓郁中亚风格的“丝路会客厅”,是中亚公园的核心景观。该公园占地约800亩,甫一开放就成为市民游客感知中亚国家风情的“网红打卡地”,也成为展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文化和经贸交流的新窗口。
2023年5月在西安召开的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正式发布,详细记录下峰会期间中国同中亚五国达成的三大部分、82项合作共识和重要成果。一年来,深化互联互通、拓展经贸关系、推进绿色创新、加强文明对话……中国与中亚间的项目越来越多,合作越来越实,往来越来越密,开放水平越来越高。一个相知相亲、同心同德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在丝绸之路全面复兴的大道上加速构建。
“钢铁驼队”时效大幅提升
炎炎夏日,哈萨克斯坦“90后”小伙吾力加斯西装笔挺,站在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宽敞的办事大厅里,直说最近考察参观人员络绎不绝,这里热闹得像是展览馆。作为哈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分公司总经理,吾力加斯不仅密切关注着从这里出发的班列的运载数据,必要时直接联系哈萨克斯坦总部沟通协调,还要向中国各地前来学习交流、洽谈业务的同行们介绍情况。一天下来,他衬衣上的汗迹隐约可见。
装载着新能源汽车的货箱,搭乘中欧班列(西安)经哈萨克斯坦继续向西前行,最终走进西亚、欧洲的千家万户。作为中国-中亚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和哈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自今年2月正式投用以来,已有超1.8万吨货物在此中转。
“西安码头让本地的数字综合服务平台与合作方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运输时效大幅提升,西安至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运行时间由13天缩短至9天,跨里海班列全程更是从20多天缩减为如今的12天。”吾力加斯说,这座“旱码头”推动构建起“枢纽对枢纽”的高效物流新通道,将推动中哈贸易再上新台阶。
中亚是联通东西、贯穿南北的亚欧大陆十字路口。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各族人民一道推动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舞起向西开放的龙头。现如今,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货物通过24条“+西欧”线路在西安集结,搭乘日夜兼程的“钢铁驼队”中欧班列走向全球。
西北大学副校长、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吴振磊表示,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2023年全年开行1.7万列、运送货物190万标箱,开创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推动国际经贸合作持续扩大。
据统计,2023年,陕西与中亚五国进出口总额达到57.9亿元,同比增长178%;今年1月至4月,陕西与中亚五国进出口总额31.99亿元,同比增长205.6%。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中亚峰会的成果效应在持续显现。”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孙敬虎表示,借助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平台,陕西与中亚在推动贸易合作方面的成果实打实、沉甸甸。
“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具有良好的经贸基础。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与高加索研究室副主任杨进表示,截至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均制定了中长期经贸合作规划,签订投资保护协定,经贸合作机制日趋完备。
今年3月,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正式启动。“这是中国同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不断深化和务实合作需求不断增加的体现,再次向国际社会展现了六国携手谋发展、并肩促合作的坚定决心。”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执行主任吴颖钦说。
农业合作让民众“享口福”
尽管当下国内一些地方已经十分炎热,但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仍旧凉爽。5月20日,正在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农业大学读研究生的张攀穿上外套,和同学驱车前往50公里外的园区,观察苹果种苗的长势。
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的“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农业国际合作人才”专项学生,张攀除完成跨国学业外,指导当地果农种植苹果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苹果是中亚地区最常见的水果,当地几乎每个人都在践行着“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的谚语,但长期以来缺乏优质苹果品种,造成当地苹果产量低、品质差。
“自今年3月来到这里,我已多次给当地果农进行集中的技术培训。”张攀说,近期将有一批中国培育的种苗抵达当地,有望在未来三年内挂果并产生经济效益,激发当地果农积极性。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张东表示,他培育的优良砧穗组合种苗已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尔吉斯斯坦海外示范园开展了多年的生态适应性评价,中国人的汗水与智慧将很快为中亚人民带来口福。
此外,陕西渭南市农投集团正紧锣密鼓推进在塔吉克斯坦丹加拉区投资的“中塔友谊苹果示范园建设项目”。项目落地后,盛果期可实现产值600余万元。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提出,实现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增加中国进口中亚农产品种类……这让合作双方在农产品上互通有无,造福两地百姓。
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的爱菊健康生活体验馆里,来自中亚国家的啤酒、蜂蜜、饼干、糖果等商品琳琅满目,前来咨询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今年“五一”假期前,体验馆首次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冰淇淋,浓郁的奶香从纯巧克力脆皮中迸发出来,一上架便成为“爆款”,让许多市民有机会品尝不同风味的夏日清凉。
“这些来自中亚的进口食品,大部分都是‘坐着’中欧班列回来的。这些中亚产品占我们体验馆销售额的40%以上。”爱菊集团副总经理刘东萌说,中国-中亚峰会召开以来,西安市民对中亚国家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带动了中亚优质商品的销售。
从一罐蜂蜜中怎样发现创业商机?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叶丽娅从帮朋友代购开始,到2017年在西安成立公司,至今已经涉足跨境电商、文化、教育、旅游多个领域,还将业务从吉尔吉斯斯坦扩展至中亚五国全覆盖。
“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帮助我成长起来,尤其是去年的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更是让我和我的公司发展迅速。”叶丽娅说,开放的中国充满各种新机遇。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说,中国是中亚国家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双方合作正在拓展一些新型经济模式和产业项目。在发展绿色农业、装备制造、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大需求,而中国在这些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双方具有较大合作空间。
教育交流推动“民心相通”
坐落在“中国农科城”陕西杨凌示范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下称“西农大”)校园内,桫椤枝叶繁茂,正迎来盛花期。身着洁白长裙的哈萨克斯坦姑娘阿布迪热合曼·达娜与同学结伴走进西农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楼,换上实验服,开始对一批送检的样本进行定性分析。
达娜是中哈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双学位项目的第一批研究生,这批研究生共四人,他们在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完成半年的学习之后,在今年3月来到中国再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深造,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与答辩才能取得学位。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西农大与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双学位高技能人才协议,是西农大境外办学的首次探索。该合作项目被纳入中国-中亚峰会成果之一,受到中哈两国的高度重视。
“我们结合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科研方向配备导师,他们的科研工作和课程学习目前进展顺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吕欣说,这批学生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也能更加了解中国,在未来推进中哈合作与交流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以国际农业科技人才合作培养为突破口,西农大牵头成立的上合组织成员国涉农高校联盟,已有8个上合组织国家的21所大学加入,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建成丝路联盟人才培养基地4个,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共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塔什干分校”也将于2024年7月正式揭牌。
“民心相通”关系到中国与中亚合作的精耕细作与持久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积极开展旅游合作、联合考古、教育交流、民间交往等,架起一座座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桥梁,夯实了合作的社会根基与民意基础。目前,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学生留学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23年中亚五国共有1429名留学生在陕西高校学习。
中国中亚的教育合作不断向多个领域延伸。2023年10月8日,“2023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论坛”举办,“中国-中亚高等教育合作机制”在论坛上正式启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单文华告诉记者,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目前有来自中亚地区的盟校25所,7所于中国-中亚峰会之后加入联盟,仍有5所中亚高校正在积极申请加入联盟。今年5月14日,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代表团到访西安,调研西安基础教育发展,拉开两市在教育领域深度合作的序幕。
《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中提出,各方认为应进一步深化卫生医疗合作,推进中医药中心建设,开展草药种植及加工合作,打造“健康丝绸之路”。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建设的“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自2023年5月以来已接诊当地患者1.3万余人次。
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在陕西利用专业知识为社区群众提供帮助、因一句“我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令无数网友动容的哈萨克斯坦在华留学生马文轩,如今就在“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就职。
陕西丝路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独立董事阿妮塔2006年从哈萨克斯坦来到中国留学,如今已和一位中国小伙组建美满家庭,并且在西安从事跨境电商贸易。
谈到中国与中亚合作,阿妮塔很是感慨:“刚来中国的时候,能感觉到路途的波折。我当时的心态是如果没能学有所成,就当来旅游观光、感知文化了。结果没想到自己一下就和中国结下这么深的缘分。”
“现在随手打开手机就能订到近期的航班,免签之后通关也更加便捷,虽然中国与中亚的地理距离没有变,但往来路上的时间变短了,我们的心也变得越来越近。”她说。(参与采写:付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