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延安:蔬菜大棚尽显“科技范儿”

(陕西日报 2024年07月29日)

点点手机,大里铺设的管道就能自动喷施水和有机肥;蔬菜成熟,工人开着自动化采摘车,快捷地采摘蔬菜;打开APP,瓜果蔬菜长势情况一目了然……

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李家湾村的大里,处处都是“科技范儿”。

充满“科技范儿”的设施农业背后,是延安市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不懈努力。

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延安市人民政府、安塞区人民政府签订延安蔬菜试验示范站合作协议,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延安蔬菜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李建明带领设施创新团队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助力延安设施蔬菜产业由传统迈向现代化。

延安山多地少,团队“量体裁衣”,重点设计并推广了12米跨山地日光温室大和新型大跨度保温大。这两种大的土地利用率达80%,可提高光照强度5.37%、室温4℃至5℃,提高产量17%以上。团队还创新形成了“新型大跨度双拱双膜保温大、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碳基营养及病虫害全程生物防控”的“3+2”技术体系,大幅度提升了设施蔬菜综合效益和机械化水平。

“设施蔬菜就是‘金蛋蛋’‘钱罐罐’。”7月10日,延安市安塞区蔬菜局副局长、蔬菜营销中心主任郭爱军介绍,目前,安塞区蔬菜种植面积7.3万亩,总产量34.7万吨,新型大平均每收入7.5万元,效益好的每收入14万元。随着设施蔬菜发展的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链条化程度不断提高,安塞区正在成为全省反季节蔬菜稳产保供重要基地、全国山区设施蔬菜面积最大的县(市、区)。

57岁的村民拓生雄是李家湾村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亲历者。“过去,我整天在地里忙还挣不下几个钱。现在,我用手机一键操作就可以实现自动喷灌、通风、检测温度,家里2个都能顾上,算下来一年能有两份收入。”拓生雄说。

看到菜苗“坐上”电动轨道车穿梭在山地日光温室大间,去年转型发展大蔬菜的高晓东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介绍,他栽培菜苗的基质袋里用的是玉米和小麦秸秆、牛羊粪等,不仅能让土地“歇口气”,还能有效避免病害。

“我的西红柿是西农专家推荐的,通过了有机认证,1斤能卖到10元到15元,还供不应求。”宝塔区河庄坪镇刘兴庄村菜农刘浪浪说,“现在,我有2个标准,每年收益超过40万元。”

近5年,延安蔬菜试验示范站的专家团队引进蔬果新品种80余个,筛选出适宜延安地区推广的新品种30余个,制定茄子、西红柿、辣椒等5大类蔬菜生产规程,累计培训技术员3650人次、菜农2.7万人次。

在占地500余亩的宝塔区河庄坪果蔬菌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300余座温室大整齐排列。河庄坪镇镇长李明说:“按照专家团队提出的建标准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生态化的理念进行建设,园区每年的经济效益可达2000余万元。”

原文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ad/content/202407/29/content_877396.html

2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