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王锦丽:从校园到田间,我摸到了乡村振兴的“脉搏”

(西安发布 2025-10-22)

大家好,我叫王锦丽,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研二学生。选择来西农读研,不只因为它在我国农林领域的标杆地位,更因为西安及周边的乡村大地,藏着农学生最该扎根的土壤。

1.jpg
研一前往陕南乡村调研

研一入学,我怀着一腔热血加入了校党委宣传部凤岗通讯社,但最初并不顺利:首次采访的照片因构图问题被全部打回,稿件修改十余遍仍难达刊发标准。在我深感挫败的时候,带教老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帮我拆解写稿逻辑,手把手示范如何捕捉田埂上的鲜活画面,不厌其烦地讲解最基础的构图技巧。正是这份耐心,让我在迷茫时重新找回方向,也让我更加坚定:要学好本领,把“三农”故事讲得更清楚、生动、实在。

2.jpg
作为记者参加杨凌马拉松采访活动

西农教给我的,远不止写稿的本领,更有“脚下沾泥”的勇气。研一这年,我跟着调研队跑了陕西、四川等五省的乡村,尤其在合阳县、富平县调研时,亲眼看到农户们的难:栽了几年的苹果树不结果,大片的阳光玫瑰卖不上价。那一刻,论文里“乡村振兴”四个字突然有了重量,我也彻底坚定了“要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的想法。

研一尾声,我加入学校研究生助力团,被派驻到渭南合阳县路井镇挂职锻炼。从西农校园到路井镇的田野,车程不过三小时,却让我真正摸到了乡村振兴的“脉搏”。在这里,本科的电商知识和研一练出的文案本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当地肉牛产业有基础,但农户不懂线上推广,我和团队就手把手教新农人拍短视频、写宣传文案、做IP。第一条介绍肉牛产业创业故事的视频发出后,后台每天都有咨询消息,6条视频累计播放量超30万,吸引了1400多名粉丝,连西安的餐饮企业都主动联系咨询。

3.jpg
挂职期间做电商产业帮扶、为新农人拍短视频

这件事像一颗石子,在当地激起了涟漪:村书记找到我们,想引进西农的绿豆品种改善种粮收益;镇上的小学邀请我们给孩子讲“田野里的科学”;乡村振兴的空白墙,等着我们手绘丰收场景;合阳县的木偶戏、花馍、葫芦非遗,也盼着我们帮它“出圈”……

现在,我加入了合阳县新时代东秦新青年理论宣讲团,打算将新青年服务基层的故事、将西农的“诚朴勇毅”带到更广阔的天地。求学西农、扎根西北,让我将课本上“服务三农”的铅字,走成了田埂上的脚印!(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原文链接:https://xafbapp.xiancn.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54002/7248991.html?isShare=true

西安发布202510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