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榆阳区生态产品特点与价值的实现途径

(中国科学报 2023年6月29日 第3版 综合)

image.png
榆阳区沙漠造林20年的林地。

image.png
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

image.png
榆阳区老城区文化街区。作者供图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中部,总面积居全省市县区第二、人口数量居全市市县区第一,是榆林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十四五”时期是榆阳区进入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窗口期,既面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历史机遇,又面临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发展挑战。

榆阳区以树立转型发展新理念、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规避安全发展新矛盾为行动指南,以积极向上的时代意识、未来眼光和历史责任为精神动力,树立了“一个总目标、四个新标杆、五个大提升”的奋斗目标,促进了榆阳区高质量发展。

但是由于榆阳区位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过渡带,生态环境脆弱,又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压力大、类型多且相互作用复杂,同时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新经济增长点培育、资源和生态保护与可持续性、不同产业和城乡之间协调发展以及新发展理念的创新性落实等战略难题。

在“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规律下,如何通过保护榆阳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提高其生态服务功能,促进生态文明、经济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为此,我们对榆阳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进行系统探索,以供借鉴。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九大挑战问题

一是气候条件严酷与生态保护和修复难度大问题。榆阳区位于陕北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交接地带,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榆阳区林地绿地面积为榆林市第一,造林保存面积达482.2万亩,林木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8%提升到现在的45.8%,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逆转。但由于榆阳区降水量少,植被生长缓慢现状依然没有改变,而且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发展生态治理、保护治理成效难度大、成本高,但也必然贡献大、价值高、效果显著。

二是农业发展加剧资源与生态保护问题。2019年榆阳区耕地面积约8.78万公顷,其中旱地和水浇地分别占23.3%和76.1%,约有99.4%的旱地为季节性耕种,导致地表出露时间长,容易产生风蚀和沙尘暴等危害;而农田、大棚和果园等农业发展对灌溉依赖性强,短期内用水量大、收益明显,但长期看存在很大资源风险。

三是矿产开发引起现实财富与潜在损失问题。榆阳区煤炭资源丰富,年产原煤超过1.4亿吨;同时储量巨大,探明面积约5400平方公里,占辖区总面积的77%;规划中,境内已探明含煤面积2200平方公里,占榆神矿区一期规划面积的88%;本区共含可采煤层13层,大部分地段煤层累计可采厚度在15米以上,开采后地下释放很大空间。采空区有极大的地质风险、水文和生态风险,且随机性强,遗患长久,潜在损失很大。

四是碳汇潜力及其市场化优势问题。榆阳区林地面积大,全区林木保存面积482.2万亩,但大多数植被高度和冠幅有限,10~20年林地的覆盖度仅0.4~0.5,成熟林的生物量常在10~30吨/公顷,生物量积累不高,而且达到稳定时间短,故在碳交易市场中缺少优势。但该区可造林面积大,林草植被生态效益显著,市场潜力很大。

五是利用矿井疏干水带来的可持续问题。榆阳区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总量约为9.135 亿立方米,目前取用地下水(约53%)比例很大;每年2.1亿立方米疏干水和1.77亿立方米的可外供利用水量对榆阳区工农业生产、生态治理和水系补水非常重要。但疏干引发的资源、生态和环境效应复杂,已经导致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区域浅层地下水环境开始恶化;存在浅层水丧失问题,周边县市地下水和新建灌溉系统、果园和大棚等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六是丰富而零散的生态产品需要整合的问题。榆阳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等。目前全域旅游规划布局完善,设计宏大细致,具有远见和魄力,但对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设计还不够,对生态、农业、自然教育缺少挖掘,需要科学整合各类资源,提升旅游搭配多样性,继而提高吸引力。

七是煤矿开发后的“地下空房子”问题。榆阳区境内煤矿开发后留下大量空间,这不但会持续引起地下沉陷,还会给区域水资源、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带来危害。这是实现榆阳区生态安全和产品价值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需要正视发展过程带来的挑战,化危为机,超越创新,通过思考谁来做、怎么做、花多少、值多少等一系列科学问题,给出创新性的解答。

八是生态产品价值和生态空间价值厘清的问题。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生态产品是生态空间各要素的综合结果,碳汇和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需要与生态空间保护和维持相对应;生态空间通常以保护为责任,缺少价值估算的相关政策,榆阳区应创新性地解答这一问题。

九是自身发展和域外影响同步提高的问题。榆阳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但由于榆阳区矿产资源开发的服务范围很大,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需要在当地落实,因此面临如何增加当地和周边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持续吸引力,以便更好地支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促进碳汇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三个机遇

首先是利用好国家生态保护的政策红利。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文件和政策,生态环境、农林、综合经济领域也都相继出台了相应的落实政策或建议,力促碳汇产品的形成,并通过与企业开展碳交易来实现碳汇功能。榆阳区可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相关系列文件,从制度上进行创新探索,促进当地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

其次是发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管理能力。目前榆阳区经济相对发达,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1673.5亿元,可以鼓励和动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通过碳汇交易实现“双碳”目标。同时榆阳区曾先后创造性实施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国开展林业碳汇试点工作,并用于社会治理实践,规划布局并开启“大美榆阳”全域旅游,具有促进碳汇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智慧。

最后是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发展。在实现碳汇和生态产品价值的实践中,榆阳区可继续借助生态保护与修复理论和技术,实现煤矿采空区综合治理与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聚焦环保监测、智慧矿山、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及“智慧榆阳”建设等方面发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同时在数字榆阳建设中,将碳汇和生态产品有机嵌入全社会管理的环节。

促进碳汇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三个建议

一是把碳汇作为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载体”来保护,通过碳汇交易促进全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服务功能。针对榆阳区碳汇对面积依赖大、受水资源限制大和单位固碳能力相对较低的实际情况,建议在考虑榆阳区林地固碳能力、发展碳汇交易的同时,结合生态恢复在减少风力侵蚀危害、降低风速减少地表蒸发、改善区域气候环境方面的作用,强化生态服务功能,并尽快核算生态服务价值,尤其是对当地居民生命健康造成的影响,从而促进生态产品价值长期实现。

在碳汇和生态产品价值交易方面,建议从三个方面强化:第一,考虑矿产开发对其区域水资源影响和生态破坏程度,建议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费用,支持人工造林和自然恢复以及对植被的保护和管理,保持碳汇功能稳定和持续提升;第二,基于榆林地区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的事实,通过“生态林+光伏”的形式,减少林地蒸发量,并通过面板集流促进降雨渗入深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生态产品的相关责任由清洁发电企业承担;第三,探索和开发新型林产经济和林下经济模式,如林下适度放养等,逐步改善土壤养分,提高林地蓄水特性与抗旱能力,生态产品和碳汇由受益者承担。

二是创造性用好矿产采后宝贵空间,建立战略性地下水库。由于榆阳区气候干旱、降雨变化大,现有的水库大气蒸发强烈,而且淤积严重,新修水库面临土地占用、优良坝址缺乏等困难,因此建议在地下矿产开发过程中,主动考虑利用未来地下空间资源和生态功能进行规划,通过隔墙、通道和采空区顶面加固等措施,在地下形成相对独立、逐步建设的水库,既可以为未来开采的矿井水的储存提供空间,减少疏干水到达地表后的蒸发损失以及土壤与岩石失水形变带来的风险,同时又可形成数十亿立方米的蓄水空间,为未来榆阳区工业发展、城市用水和生态用水提供应急保障。

利用榆阳区的煤矿具有建设地下水库的较好建库条件和可利用邻近的黄河水来补充地下水的条件,未来可以形成一个100亿~120亿立方米左右的超大型地下水库,不但可以减少地面沉降及地面水库占地与病险危害,还可以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干旱事件,为全区甚至整个榆林市提供水资源保障。

三是本着“尊重历史、抓住机遇、当代创造、永惠子孙”的态度,抢占先机建设“长城今朝生态文明建设研学基地”,促进生态产品价值长期实现。加强对榆阳区内长城沿线的综合保护并开展研学。榆阳区和榆林市长城分布广、类型多、重要性强,有厚重的史实作为基础;榆林市有生态脆弱区、农牧交错区、文化交融区、革命老区和能源基地,生态、经济和文化类型多样,研学内容丰富;长城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统筹长城和长城文化保护、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方面工作一体化发展,打造特有的优势品牌,以此将榆阳区打造成陕西榆林市自然、生态和文化标杆,书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亮丽章节。

原文链接: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3/6/375139.shtm?bsh_bid=5961546086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