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各界导报》脱贫攻坚整体性治理的“陕西样本”

——访减贫研究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何得桂

《各界导报》 2019年1月10日 第四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何得桂(右二)与农民深度访谈

     2016年以来,陕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求真务实,为减贫事业贡献了“陕西力量”。这被长期从事减贫与发展研究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公共管理系主任何得桂评价为:整体性治理,减贫的典范。近年来,何得桂曾领衔撰写了《加强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的若干建议》《积极探索脱贫攻坚的有效实现方式》等一系列研究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委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推动有关公共政策的出台和完善,不少成果还被政府部门在扶贫工作中采纳应用,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效益。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何得桂。

  记者:您长期从事涉农公共政策研究,也是较早进入脱贫攻坚领域的学者之一,请问您怎么评价陕西脱贫攻坚工作?

  何得桂:2008年我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硕士毕业后主要从事山区发展与基层治理研究,之后又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国英研究员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5月陕西启动实施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程,引起了我极大的研究兴趣并持续至今;后来根据需要,我的团队对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兜底保障等也给予关注和研究。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陕西政治站位持续提高,政策举措有序推进,基础管理全面提升,脱贫攻坚已取得了重大决定性成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面落实,贫困人口规模逐年减少;深度贫困县、贫困村和特殊贫困群体的致贫难题加速破解;找准了发展路子,贫困群体增收取得了实实在在效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虽然目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但只要继续攻坚克难,着力提高脱贫质量,陕西完全可以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记者:请问什么是“整体性治理”?其显著特点是什么?

  何得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国家治理能力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治理能够为脱贫攻坚提供组织载体、制度规范和持久保障。受到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脱贫攻坚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贫困对象的公共参与性不足、基层扶贫队伍组织弱化、扶贫主体协同性欠缺、扶贫资源配置的分散化或碎片化等治理问题,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频繁填表报数等形式主义问题。整体性治理是超越分散化、碎片化治理及形式主义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强调协调与整合为基础的政府整体运作,并力争在价值层面恢复和重建民众在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蕴含在整体性治理中的思想和理论,是破解农村贫困治理中的碎片化、分散化困境及形式主义问题的一把“钥匙”。

  记者:陕西脱贫攻坚是如何体现“整体性治理”的?为什么说是减贫的典范?

  何得桂:脱贫攻坚不仅仅是解决农村贫困群体“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还是一个乡村社会综合治理问题。应对和化解贫困治理过程中的碎片化、分散化困境及各种形式主义问题,不能简单地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线性策略,而要基于公共治理的视角,从系统性、科学性及宏观性的思维分析框架中探寻解决之道。陕西善用治理、巧用治理、活用治理,把治理理念、原则和方法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既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也坚持精准工作法,下足绣花功夫;既注重统筹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也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能力。脱贫攻坚不仅要依靠国家力量、行政力量和外部投入,更重要的是践行治理理念,要以整体性治理为核心来有效推进。陕西采取有效措施以脱贫领域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脱贫攻坚的改革创新,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利益联结、监督考评等机制较为健全,形成了有利于发挥优势、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从全国来看,陕西的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干部培训等工作形成了“品牌”,受到充分肯定。总之,陕西把治理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杠杆和主要手段,将多元、参与、互动的治理特点融入到脱贫攻坚的方方面面中去,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活力,形成了最大的减贫合力,确保了“脱真贫、真脱贫”。

  记者:您的多项研究成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了高质量的智力支持,也走过了陕西的山山水水,可否分享一下您所观察到基层改革创新的好做法?

  何得桂:我和我的团队一直秉持“顶天立地”的学术方针,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地方经验的提升和推广。至少有4个地方值得关注。健康扶贫的“汉中模式”、“镇巴经验”令我印象深刻,特别是作为深度贫困县的镇巴县坚持“减少因病致贫存量、控制因病致贫增量”,探索出精准识别“四步筛查”工作方法,创新打造“2+2+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构建“互联网+健康扶贫”格局,健全“一二五”健康扶贫保障机制,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少生病。”

  安康市石泉县在脱贫攻坚中实施“能人兴村”战略,着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与中央精神高度契合。通过积极探索“能人兴村”有效实现方式,基层党建得以强化、脱贫产业得以孵化、脱贫动力得以活化、本土人才得以优化,实现了“有凤来仪”,短期助力脱贫攻坚之战,长期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宝鸡市千阳县面对帮扶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如何精准对接,扶贫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如何精准高效,脱贫绩效的考核与评价如何精准评议,脱贫攻坚的进展与退出如何精准呈现等四大难题,创造性推行“扶贫项目超市”,实现了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脱贫成效的精准,提升了脱贫质量。

  商洛市镇安县面对发展能力不足的贫困户,依靠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进行带动,贫困户和“带动主体”之间通过联业、联产、联股、联营等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大户带小户”及“致富一户,带动一片”的联动发展,形成了备受关注的“三带四联”模式,实现贫困户的脱贫致富。

  原文链接:http://paper.gjnews.cn/gjdb/20190110/mhtml/page_03_content_32420.htm?from=timeline#page3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