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2023-11-01)
最近,全省各地的农作物新品种在杨凌“集结”,比产量、比口感、比品相,角逐最佳“种子选手”的桂冠。
以建设中国(旱区)种业硅谷为目标,近年来,杨凌集聚种业企业近百家,审定通过1100多个新品种。这些品种被推广到23个省(区、市)。在黄淮地区,仅小麦和玉米系列新品种就累计推广超过8.5亿亩,增产215亿公斤。
收获
10月16日,杨凌良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这里种植了66个玉米新品种,设立了30余个科研课题,涉及20多位专家的研究成果。
“今天,我们请了省内5位玉米方面的专家,对基地种植的50亩‘良玉99’玉米进行测产,目的是查看这个品种今年的产量和表现,从而更好地指导农户生产。”杨凌良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玉米研究院院长刘新江说。
本次测产的“良玉99”玉米,是杨凌良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具有产量高、抗倒伏、抗病菌、结实性好等特点。今年,“良玉99”玉米在省内推广面积达5万亩,预计明年可达15万亩。
刘新江告诉记者,“良玉99”玉米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好品种。由于“良玉99”玉米产量高、品质好,粮商甘愿加价收购该品种的籽粒。
“从这几年在陕西示范种植的数据来看,‘良玉99’玉米一亩可增产50公斤以上,一亩效益可以增加约200元。今年在合阳县通过宽窄行种植的‘良玉99’玉米,产量在850公斤至900公斤,是一个高产品种。”刘新江说。
考种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玉米试验示范基地,从榆林、杨凌、咸阳和渭南等地运回来的玉米,正接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薛吉全的“面试”和“体检”。
这些玉米和普通玉米不同,都是薛吉全按照单项技术突破、综合技术集成、农机农艺融合的思路,经过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选育出来的“种子选手”。
“在育种工作中,考种是很重要的环节。我们通过考察玉米的结实性、籽粒品质性状、农艺性状,来评价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薛吉全说。
在品种培育过程中,薛吉全及团队以提高玉米适应性为主线,按照“多点、高密、低氮、干旱”的技术路径,与国内35家单位合作,对玉米种质进行了15轮改良,构建了“陕A群”和“陕B群”两个杂种优势群体,在加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的同时,大大提升了育种效率,在国内率先走出一条玉米种质协同创新的育种新路子。
得益于多项技术和育种方式的叠加效应,薛吉全及团队相继育成“陕单609”等系列玉米品种,为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贡献了陕西力量。
“我们还选育了‘陕单930’‘陕单926’等新一代耐密、抗逆玉米品种。它们在今年的生产试验田中表现突出。这也是我们目前育种的重点。”薛吉全说,从品种选育角度,他们实现了推广一代、审定一代、储备一代的目标。
播种
在杨凌伟隆研发示范园,园区土地被工作人员用石灰划线分隔成一个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有12平方米。当年,“伟隆169”小麦品种就是从这样的小方格中“走出去”,一步步迭代升级的。
2018年,“伟隆169”小麦品种通过陕西省审定,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凭借高产、优质、抗病、抗倒的特性,该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也是陕西省主推品种,如今推广面积累计超过2000万亩。
“这个品种一亩地能增产50公斤。今年秋播,预计该品种在全国黄淮南片播种面积超过1000万亩,将累计增加产值30亿元。”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永林说。
“我家地里种的就是‘伟隆169’。它产量高、磨面白、筋道,群众都喜欢买这个品种。与别的品种相比,种植‘伟隆169’一亩地能多卖200元。”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大寨街道西大寨村村民魏小红说。
选育仅仅是育种工作的一个环节。
在这片试验田里,目前有300多个品系参加比较试验,还有60多个品种参加展示试验。在这里,从杂交组合,到世代选择、比较试验、展示,再到进入区试,小麦育种全过程都能实现。
目前,“西农979”“西农511”“陕单650”“秦优1618”4个农作物品种入选2023年国家农作物良种推广名录,“西农511”小麦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进入全国前十。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80%、玉米种植面积的20%采用杨凌品种,杨凌小麦、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地区每年推广面积达3500万亩。杨凌良种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金种子”。
下一步,杨凌将坚持种业优先发展战略,集聚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推进种业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发挥科技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贡献更多力量。
原文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311/01/content_844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