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张硕新教育世家事迹

陕西教育新闻网    2022年7月22日)

事迹材料

张硕新,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张硕新教授出生于教育世家,他的祖父曾先后在鄠县和盩厔县任教,父亲创建了厔县第七区第二完全小学并从教14年,弟弟生前曾在西北工业大学任教,妻子在数学教学科研一线任教36年,女儿任教于西安交通大学,侄女任教于华东理工大学;外甥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教授。张硕新教授一家四代八人从事教书育人事业,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薪火相传,报效国家。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张硕新教授的祖父张芳伯于1898年8月在陕西省盩厔县曹村出生,至今已经离世50年。张芳伯初中毕业于西安市第二中学,先后在陕西省鄠县和盩厔县任教。他的一生可以用读书、教书和说书来概括,从教期间购置了大量线装书,一门心思做学问,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他为人真诚,即便到后来因为年龄原因赋闲在家,仍然不忘给乡亲们普及文化知识,讲述古典名著故事。据说有时候讲到兴奋时,竟然会忘了吃饭!

20220909_副本.jpg

创建学校 造福桑梓

南依秦岭,北邻关中平原,张硕新教授的家乡——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曹村自然条件优越,人称“麦屯子”。然而,由于老百姓识字率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他的父亲张鸿涛认为要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首先应该从教育抓起。张鸿涛毕业于抗日战争期间迁至鄠县化羊庙的西安师范学校,他热心教育事业,1948年在得到盩厔县政府决定要建第七区第二完全小学的消息后,立即想方设法,多方奔走,从与同区的马村和郝家寨竞争中胜出,在家乡曹村建立了盩厔县第七区第二完全小学。建校初期,条件简陋。为了建好学校,他冲破世俗观念,拆了曹村旁边的南寺庙,并从甘西小学争取到了桌椅,以便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作为学校创建人,张鸿涛非常热爱教师职业,为办好学校呕心沥血,为后来学校晋级为户县曹村中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他贡献卓著,他的名字被镌刻在学校教学主楼的大梁上。1958年国家行政区划变更,盩厔县第七区第二完整小学的名称也随之改为鄠县石镜小学。盩厔县第七区第二完整小学培养出了北京工业大学刘玉林教授、西安外国语学院史宏涛教授、户县医院王居仁主任医师等专家学者,从鄠县石镜小学和曹村中学走出了60多位专家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

20220909张硕新教育世家事迹2_副本.jpg

文理兼修 英年早逝

张硕新教授的弟弟张恒新智力过人,他早年喜欢文学,当时在户县第一中学文科成绩排名第一,理科成绩排名第五,根据学校当时的升学情况,若选择文科班很有可能考上北京大学。但是,家里人建议他读理科,张恒新极不情愿地接受了此建议,在一边准备高考,一边写小说的情况下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在西北工业大学读本科期间,曾任西北工业大学学生会主席,毕业后又继续攻读数控机床专业硕士学位,曾任研究生会秘书长,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张恒新主要从事数控机床专业研究,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十分出色,在1986年就获批了60万元的国家基金项目,主持研发的“电子微雕系统”获得了第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但是,因为长期的超负荷科研和教学工作,他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1994年病逝时年仅31岁!

20220909张硕新教育世家事迹3_副本.jpg

言传身教 报效祖国

受先辈的影响,张硕新教授的家庭一直重视对后代教育,始终秉承修身齐家的理念。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下,他和弟弟、妹妹均考上了大学,12位晚辈也都分别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且坚守着薪火相传、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张硕新教授和3个晚辈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后,全部回到祖国服务。

张硕新教授于1993年4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农业大学(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enna)获得博士学位,5月即回到西北林学院工作;女儿张旭瑞于2017年9月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获得博士学位,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现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侄女雷雪(张瑞苑)于2020年5月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同年8月回国任教于华东理工大学;外甥刘俊男于2021年1月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获得博士学位,同年4月被哈尔滨工程大学聘为副教授。

20220909张硕新教育世家事迹4_副本.jpg

张硕新教授的妻子张远迎副教授现已退休,她在大学毕业后即从事教师工作,在数学教学和科研一线兢兢业业工作了36年,曾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主持校级优质课程一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两项。

20220909张硕新教育世家事迹5_副本.jpg

张硕新教授在1993年回国时正值出国高潮,当时许多人不赞成他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刻回国,他的导师也希望他做完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再决定是否回国。特别是张硕新教授1998年赴美国佛蒙特大学任客座教授时,许多朋友建议他留在美国。他们说张硕新教授懂英语和德语两门外语,又有在欧洲留学的经历,在美国发展会更好。而张硕新教授认为国家培养他十几年,他有义务回国服务。因为他赴美国前在国内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拥有自己的实验室,招收了研究生。他说他要对国家负责,对学生负责,决不能一走了之!回国后,经过不懈努力,获得各类奖励16项,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方面,他主讲了16门课程,其中“森林生态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主编教材两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作为教学团队负责人,“森林生态学教学团队”2011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此外,作为优秀导师,共培养了112名硕博士研究生,其中外国留学生5名。毕业的研究生中已有9人晋升正高级职称,28人晋升副高级职称,其中,申卫军教授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科研方面,他主持了34个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解决了一项世界林学难题,纠正和完善了现有抗旱理论。获评省级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以中、英、德文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多篇。主编专著一部,合作英文专著四部。作为“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2009年秦岭生态站被科技部授予“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称号。由于贡献突出,他1997年被授予“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9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15年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首批“全国林业教学名师”称号,2019年被陕西省林业局评为“陕西省林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此外,他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国家林业局林业学科建设专家咨询组专家,陕西省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陕西省引智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青海大学——清华大学三江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张硕新教授曾经在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兼职近十年,他访问过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一百多个大学和科研院所,兼任国际学术期刊Agroforestry Systems副主编。

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优秀导师,张硕新教授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宗旨,想方设法将每一位同学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曾经有一位硕士生学习成绩优异,在学校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后被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去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作为这位学生的中方导师,张硕新教授时刻关心该生的成长。在了解到因为多方面原因,该同学无法继续在阿德莱德大学学习后,他积极主动地与澳方导师和家长协商解决办法,并在校院领导、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鼎力协调下,短时间内化解了危机,使学生顺利回国并通过参加国内研究生入学考试重新开始学习深造,事后获得学生家长的好评。现在这位同学已经在济南市一所学校任教,并被评为2019年度校级优秀教师。

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学科主任,张硕新教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带领下,经过生态学科师生们的共同努力,201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学科顺利晋升一级学科,2012年学科评估中在有综合大学参与的情况下列第14名,2016年进入全球ESI前1%,继2000年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后2016年又被评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017年学科评估结果为B+;2008、2014年张硕新教授两次主持修订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负责生态学一级学位授权点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2017年顺利完成生态学一级学位授权点预评估。张硕新教授引进青年学术骨干5名,指导青年教师5名、博士后8名。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学科居全国第13位,在西北地区仅次于兰州大学,在陕西省名列第一!

回想自己家族四代教师的经历,张硕新教授感慨万千。他说,是先辈树立的好榜样给了他和后辈前进的动力,也正是由于先辈的言传身教,他和后辈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今后,他和后辈唯有继续努力,方能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原文链接:http://www.sxjybk.com/2022/0722/42170.html

20220909张硕新教育世家事迹6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