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秦薯”香三秦

《陕西日报》(2022年5月5日  第11版)

4月11日,在杨凌金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苗基地,基地负责人朱渭兵(右)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刘孟君交流红薯育苗技术。

4月15日,在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揉谷镇田西村红薯育苗基地,工人正在采收红薯种苗。

■ 陕西红薯种植总面积约80万亩,亩产量在2000公斤左右

■ 我省红薯育种专家历经半个多世纪育成了“秦薯”系列红薯新品种,其中“秦薯5号”推广面积约占我省红薯种植总面积的80%

■ 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镇、榆林市绥德县崔家湾镇、宝鸡市凤翔区虢王镇,我省四大红薯产业重点镇名扬西北

多数人都有红薯情结——在农田中栽下几垄红薯秧,待到秋日挖红薯实为趣事一件;从土窖中取出几个红薯搁进火堆中,最为原始的烹饪方式成就一番美味……

红薯其实是外来品,传入中国400多年来,一度成为替代人们主食的重要农作物,为我国人口增长提供了粮食保障,为避荒避灾发挥过巨大作用。深埋于土壤中的红薯还珍藏着人们的深刻记忆,形成独特的中国红薯文化,至今滋养着我们的生活。

近年来,饮食平衡等观念深入人心,“红薯热”再度兴起。曾用来填饱肚子的红薯摇身一变,成为健康、营养的代名词。在红薯规模化、技术化、绿色化种植标准的推动下,我省红薯四大镇名扬西北,红薯深加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红薯在为人们带来甘甜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条致富之路。

“红薯热”再度兴起

阳春三月不仅是人间最美的季节,而且是耕耘播种的季节。在这“点瓜种豆”的时节,农科城杨凌进入了最繁忙的时候。从4月上旬开始,在杨凌金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红薯育苗基地,前来购买红薯种苗的客户络绎不绝。

我省近年来红薯种植总面积约80万亩,主要为食用商品薯,亩产量在2000公斤左右。每年,陕西自产红薯中约有一半供应本省市场,其余红薯销往甘肃、新疆、宁夏等地。不仅如此,为保证市场上红薯种类多样化,陕西每年还要从山西、河南等地采购当地红薯。

“红薯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特别是它含有丰富的赖氨酸。将红薯与米、面搭配食用,可使营养组成更全面。红薯脂肪低、热能低,所含的营养物质可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抑制胆固醇生成、降低血糖水平、防止亚健康和心脑血管等‘现代病’,堪称保健食品、长寿食品、抗癌食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任亚梅介绍。

陕西红薯品质佳、口感好,非常适合蒸烤食用,在市场上常常供不应求。在利益驱动下,育苗、种植、贮藏、加工等红薯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了人们增收致富的“法宝”。

4月15日,在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揉谷镇田西村,扶风、武功、乾县等地农户来到田西村红薯育苗基地购买种苗。田地里,一排排温室大棚暖意融融,一株株红薯种苗长势正旺。“田西村村集体共有红薯育苗大棚18个,每年育出脱毒红薯种苗超过1000万株,主要供应周边的红薯种植农户。”田西村红薯育苗基地负责人刘新民说。

“在红薯育苗产业的带动下,加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的指导,田西村现有15户村民发展红薯育苗大棚26个,红薯育苗农户平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田西村党支部书记田小雄说。

随着红薯的“走红”,红薯贮藏也成了一门生意。据了解,我省每年秋季收获的红薯约有一半直接上市,部分红薯用土窖贮藏保证全年有货能卖,可从10月供应至来年3月左右。窖藏红薯在春节期间上市,避过应季鲜薯大量供应导致的低价期,大都能卖出好价钱。

近年来,合阳县黑池镇曙光红薯专业合作社在发展鲜食红薯基础上对红薯进行深度开发,生产红薯面粉、红薯粉条、红薯淀粉和红薯老糖等系列产品,推动红薯产品多样化发展。

两代人的红薯情

20世纪50年代,我国红薯育种专家盛家廉等从美国、日本带回红薯育种资源,将其中一部分送给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牛联星教授。作为牛联星教授的学生,朱俊光自此开始红薯育种工作,历经半个多世纪育成了“秦薯”系列红薯新品种。

20世纪90年代,朱俊光等人育成的“秦薯4号”红薯新品种在我省示范推广,其突出特点是食用蒸烤和淀粉加工兼用,广大农户亲切地称之为“市场薯”。2006年,朱俊光等人育成“秦薯5号”红薯新品种并逐步推广。目前,“秦薯5号”推广面积约占我省红薯种植总面积的80%。

在红薯育种期间,朱俊光借鉴传统的斜栽法、直栽法、平栽法等红薯栽植方法,总结出适宜当地、保证成活的“水平改良扦插法”——先将红薯苗插入土里生根,然后顺势将红薯苗放倒浅埋,最后露出红薯苗顶端长蔓,深插保苗、浅埋结薯。这种方法既能保证成活率,也能有效增加结薯量。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朱俊光总结出一套适宜于农户的红薯种植实用技术——“高垄结大薯,深水养大鱼”指红薯适宜垄作,“吃饱喝好”才能高产;“一窝一把灰,红薯结成堆”指给红薯施肥应以钾肥为主……

“育种工作又苦又累,还挣不到钱。一开始,我就没有想要做这个事情。”朱渭兵说。1997年,在父亲朱俊光的指导下,朱渭兵“钻进”红薯育种大棚。当时,朱俊光已在全国红薯育种行业享有盛名。

1998年,朱渭兵在父亲选育红薯新品种的基础上,开始发展红薯种苗市场化繁育。那时,朱渭兵只有2个大棚用来育苗,每年约出售40万株红薯种苗。当年,扶风县法门镇一位农民在朱渭兵处购进“秦薯4号”红薯种苗栽种,当年卖蒸红薯就赚了6000多元。

优质红薯种苗为农户带来真金白银,这时的朱渭兵感到红薯种苗市场化繁育极具前景。2000年前后,朱渭兵成立了种业公司,专门从事红薯育苗工作。

怎样实现成批量繁育优质红薯种苗?朱渭兵颇费了一番心思。一是让种薯睡“席梦思”,将电热温床与日光温室结合,采用集中催芽与分床排薯技术,使红薯育苗实现多快好省。二是让种薯吃“西餐”,首创无土甘薯育苗,使用全有机营养施肥技术,解决水培育苗营养液易污染、传统育苗土传病害流行的问题。三是采用脱毒技术与多级、快速、高效育苗方法相结合,有效提高红薯种苗繁殖系数。

如今,朱渭兵共有28个红薯育苗大棚,每年育成红薯种苗约1000万株,主要供应给省内红薯种植大户。“红薯具有无性繁殖的习性,因此种苗繁育工作收益有限。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将红薯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让更多的农户从中受益。”朱渭兵坦言。

“秦薯”的地域特色

如今的红薯,已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剂品。目前,我省关中、陕北、陕南地区均有红薯分布。陕北红薯中有一部分为软甜品种,关中红薯干面可口、适宜蒸烤食用,陕南红薯主要用于生产淀粉和饲料。陕西南北各地红薯品种不一、加工渠道不一,农户对红薯的认知也不相同。

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红薯种植产业,已形成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镇、榆林市绥德县崔家湾镇、宝鸡市凤翔区虢王镇四大红薯产业重点镇。红薯种植产业由分散作业逐渐向规模化、技术化、绿色化转变。

4月17日,在凤翔区虢王镇虢王村金薯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负责人张建科正在带领工人栽植红薯苗。2020年,张建科和合伙人成立金薯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累计流转120亩土地种植红薯。

“每年,合作社的商品红薯产量为20多万公斤。到红薯收获季,客商将卡车停在地头抢着要货。今年,合作社计划引进红薯粉条加工厂,对部分红薯进行深加工以增加利润。”张建科说。

目前,虢王镇种植红薯1.5万亩,辐射带动周围镇村发展红薯种植3万亩。“虢王镇已形成红薯育种、种植、深加工一体化产业链。下一步,我们计划引进红薯淀粉加工厂、宠物饲料厂等企业,进一步将红薯产业做大做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虢王镇副镇长邢文让说。

我省集中连片种植红薯已成趋势,而规模化种植的背后是新技术、新机械的有效应用。4月中旬,在宝塔区甘谷驿镇红薯种植基地,农户正在翻地、起垄,为栽种红薯做准备。“甘谷驿镇红薯种植面积约1万亩,红薯种植基地配备旋耕、起垄、深翻、覆膜、收割等机械,农户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机械进行改装,红薯产业从种到收实现全机械化。”甘谷驿镇镇长郭启平说。

2019年,甘谷驿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建成省内第一个镇级红薯科技专家大院,聘请技术专家为甘谷驿镇红薯产业发展问诊把脉。为解决当地红薯种植时间过长导致品质下降的问题,甘谷驿镇联合专家对当地红薯种苗进行脱毒处理,从根本上解决红薯生产力下降、品质退化的问题。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健康营养已成为食品生产加工重要标准之一。黑池镇在红薯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力推广使用有机生物肥、菌肥及物理病虫害防治手段,确保红薯产品绿色健康。黑池镇还与科研院所签订生态农业技术服务协议,开展绿色生态红薯生产技术试验示范。

原文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205/05/content_782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