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陕西杨凌:高标准建设特色鲜明的农业自贸试验区

(农民日报  2022-06-28  第6版)

20220628_006_06_8505.jpg

张正茂教授(中)田间调查“普冰151”小麦根系情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供图

自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运行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以下简称“杨凌自贸区”)已走过五年历程。作为全国目前唯一以农业为特色产业的自贸片区,杨凌自贸区扛起“国家队”大旗,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农业交流合作,发挥出自贸区和综合保税区“双区”强大动能。

打造合作中心,凸显农业科技优势

五年来,杨凌自贸区不断创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交流合作机制,着力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杨凌是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主战场”。2021年,杨凌开设线上援外研修班8期,吸引了来自19个国家的330余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和交流。

同时,杨凌还与上合组织各国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共建示范园区。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团队从杨凌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去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杂粮等60多个品种。如今,专家团队筛选出的10余个适宜种植的品种已在异国他乡开花结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张正茂是第一批在哈萨克斯坦联合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专家之一。如今,张正茂推广的“普冰9946”“普冰151”小麦已经在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播种扎根。

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官员曾表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小麦育种、畜牧、兽医等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科研团队,希望与杨凌加强农业领域合作,共同提高哈萨克斯坦粮食产量。”

2021年,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建成启用,哈萨克斯坦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等4家境内外实训基地揭牌运行,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影响力不断扩大。

立足平台搭建,发挥“双区”强大动能

2021年初,杨凌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全国唯一农业特色的综合保税区正式落户杨凌。杨凌综合保税区从规划起就立足于集聚种业创新资源,打造集保税研发、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全方位的种业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主动服务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为加快形成产业集群,通过“招项目+招技术+招创业团队”的方式,已在生物科技、大宗农产品贸易、农产品跨境电商等方面储备20余个项目。全省最大的外商直投项目——加拿大麦肯马铃薯产业园项目顺利入区,宝能物流、大北农、力邦药业、正华药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入区建设,秦丰种业、先正达等企业相继入驻,金沙河食品保税加工、合成医药等项目已正式签约入驻综保区。

2020年9月9日,陕西进境植物种苗隔离检疫圃通过海关总署验收,为引进国外优质种子、苗木和先进农林生产技术,促进杨凌和周边地区果蔬花卉等作物品种改良搭建了重要平台。目前正在积极推动综合保税区和农业特色铁路货运口岸一体化建设,依托杨凌650万吨铁路货运站及杨凌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探索在西安铁路口岸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增设杨凌查验点,不断完善粮食口岸功能及物流体系建设。

服务市场主体,下好改革创新“先手棋”

“以前注册一家企业,要在多个部门之间跑五六趟,最少也要耗时3周,现在3天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真是太方便了,为这样的办事效率点赞!”

初到杨凌创业的梁童瑶,计划在杨凌自贸区投资经营一家药业有限公司。起初,他担心办理企业注册手续很麻烦,但来到杨凌后,他之前的顾虑一扫而光——工作人员服务热情又周到。3个工作日后,一整套公司营业证照就寄到了他的手中。

办事环节变少了,用时缩短了,企业受益多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使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加速入驻杨凌自贸区。挂牌五年来,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400余户,市场活力得到了有效激发。

2019年以来,杨凌自贸区实际利用外资实现连续增长,其中2021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831.2万美元,较2020年增长24%;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累计办件量6000余件;实现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不见面审批率达到96.6%,每平方公里拥有市场主体数168.15户,位居全省第二;特别是主动服务企业方面,五年来累计办理出口退税业务85笔,退税金额1.3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推动杨凌自贸区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让杨凌自贸区成为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杨凌示范区自贸办主任苏亚文表示。

原文链接:https://szb.farmer.com.cn/2022/20220628/20220628_006/20220628_006_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