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活跃在三秦大地的“科特派”:让技术长在泥土里

“科特派”,科技特派员的简称。20年前,“科特派”制度就在习近平同志同南平当地的一次对话中扎下了根。从福建南平的“星星之火”到全国推广的“创新之花”,20年来,科技特派员制度取得丰硕成果。

农业是有生机活力的,乡村振兴要靠科技深度发展。在三秦大地上活跃着1028位科技人员为省级自然人科技特派员和59家单位为省级法人科技特派员。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数千名科技特派员,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矢志不渝地践行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庄重誓言。

把发展动能推向田间地头

“有问题就问特派员!”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科技特派员走进了乡亲们的心里,让大家尝到了科技的甜头,不光腰包鼓了起来、脑袋也富了起来。

今年,省科技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实施“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遴选100名科技特派员,派驻到全省100个重点村开展产业帮扶,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我省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行动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科技特派员的人才支撑作用,在各市因地制宜,探索实践不同的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对接服务模式和利益共享机制,建立科技持续支撑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的标杆。”对于该项工作实现的目标,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讲道。

11.jpg

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平罗村种植设施冬枣1200亩,其中120亩种植着“沾冬2号”冬枣。“别小看这120亩,这可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温室栽培基地。”平罗村科技特派员谢忠骄傲的说。

从2014年开始推广种植,2020年进入丰产期,一亩产量达2000斤,而外省种植基地一亩产量仅为800斤。

“2014年推广种植的时候我是顶着很大的压力,因为这个品种对种植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从公司到农户都不愿意冒风险,但是这个品种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早种植就是抢先占领市场。”在谢忠的担保和努力说服下这才开始种植,今年一斤20元的价格,客商们抢着要更是让果农尝到了甜头。

“种植上有任何困难就找谢老师。”这是平罗村村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4年便在平罗村担任科技特派员,7年间谢忠早已跟平罗村村民们打成一片,他推广的绿色栽培技术更是根植于果农心中。

22.jpg

引进蚯蚓粪场施有机肥、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酵素用作肥料、木醋液代替杀菌剂防治病害……一系列措施不仅解决了土壤问题也提高了冬枣的产量和品质。

“以前种植冬枣晒伤非常严重,一亩地保守估计减产300多斤,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多亏了谢老师自己试验研究的技术,这不光是解决了晒伤问题,更是解决了压在我们这些果农心里多年的‘心病’。”平罗村村民田秀丽说。

田秀丽所说的技术便是谢忠历时2年时间,自费3万元进行的大棚膜面喷防水腻子试验。推广后不仅使用成本小,一亩地仅1.6元,而且效果好,深受果农欢迎,2016年推广至今在大荔县5万多亩大棚使用着这项技术。

科技特派员可以说是基层的一支新力量,不仅仅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也为推动“土专家”的能力提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3.jpg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陕西不断完善特派员制度,真正做到重心下移。

建立了科技特派员选派长效机制。在人员选派上,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在合作和利益分配上,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提倡科技特派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租赁经营、独资创办、技术承包等方式,与农民、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

谢忠正是通过技术入股的形式,与朝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每年10%增收提成。谈及下一步打算,谢忠表示将会在轻减化栽培技术上寻求突破,通过设施大棚智能化管理,降低人工成本,减少生产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率先在全国开展反向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省科技厅将反向科技特派员纳入科技特派员队伍,形成“需求导向、市场选择、政府服务”的市场化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每个地市选派2-3人的反向科技特派员工作小组入驻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按照“产业需求—反向科特派小组—科技成果供给”的供需链,通过需求调查、成果对接、转移交易、落地转化,推动产业需求与科技成果无缝对接。

变“单兵作战”为“组团服务”

张宗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也是躬耕乡野的“科特派”。作为省级特派员葡萄产业技术服务团的一名成员,主要负责葡萄种植产前、产中各项工作的指导,张宗勤说,“过去做研究纸上谈兵,现在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44.jpg

合阳添缘现代农业园区葡萄种植基地由于缺乏长远规划,种植的都是传统品种,加之管理粗放,一直效益不好。

“在张宗勤教授和葡萄产业团专家的指导下,园区换品种,上设施、铺地膜、装滴灌、改树形,实行果园生草、重施有机肥、探索实施智慧化管理,短短两年园区大改观,效益翻了好几番。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要想把产业发展好,必须相信科学,依靠科技。”园区负责人唐爱东感慨地说。

现在园区附近的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收益分红获得收入,园区企业化运作,设施设备、肥药果袋、病虫害防治、水电、品牌、产品包装与营销等统一由公司负责,高标准生产优质葡萄,试验示范新技术,并拓展营销,企业和群众实现双赢。

55.jpg

“合阳添缘现代农业园区暴露出的问题不是个例。”服务团在王录俊团长的带领下就陕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后提出:陕西葡萄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问题在于土壤,目前各地土壤有机质差,产业提升需要解决“根本”问题,即以根为本,在于培肥土壤并积极贯彻国家化肥农药双减政策,生产健康、安全、卫生、优质葡萄。

服务团推广葡萄健康栽培理念与配套精简化栽培技术,在全省施行葡萄园增施有机肥、果园生草、避雨栽培、肥水一体化、保花保果、避雨栽培、化学控旺、枝条还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新技术10余项,引进栽培新郁、阳光玫瑰、茉莉香、中国红玫瑰等50多个鲜食葡萄品种,成为葡萄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

此外,服务团探索的“六位一体”的科技服务模式为果农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在不同模式下,全省葡萄产区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有效的促进了葡萄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66.jpg

陕西葡萄栽培面积已由2001年的10.31万亩增长至2020年的85万亩,面积位于全国第三。渭南市是陕西葡萄最集中产区,栽植面积近52万亩,葡萄年总产量76.5万吨,年产值76.5亿元。

乡村的蝶变,诠释了科技特派团为农村创新创业注入的深厚力量。

按照全省主要农业产业链发展需求,除了葡萄产业技术服务团,在全省遴选了336名产业技术专家,组建了苹果、猕猴桃、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生猪、苗木花卉等18个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瞄准县域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以团队模式深入一线开展产业技术服务,提出产业发展规划建议。

同时,设计开发了陕西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与管理系统,集成了科技特派员管理、在线技术咨询、业务知识学习、需求成果发布等功能,建立了“互联网+农技推广”模式,使专家和农户无需见面也可进行远程技术教学和咨询,更有效推进了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精准对接。

“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省在科技特派员管理与服务上寻求突破。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和项目,发挥省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的作用,按照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型农场主培训,重点培养一批科技型农场主和基层创业骨干、技术能手;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法人科技特派员建立一批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打造科技特派员基层服务平台,支撑科技特派员‘下得去、留得住、能扎根’。”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实践证明,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把科技的旗帜插遍全省的县域和乡村。(文/记者 袁晨 图/记者 王城城)

原文链接:https://www.ishaanxi.com/c/2021/1212/22746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