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党史+校史 “点亮”思政课堂

“大家抬头看,教学楼东侧和北侧大楼楼体上至今依稀可辨密密麻麻的弹孔,这些伤痕记录着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记录着我校师生英勇抗战的爱国精神……”在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北校区三号教学楼前,校史校情讲解团指导教师刘玉峰慷慨激扬地讲述着学校抗战、解放的历史,现场听课学生的目光随着声音起起伏伏,一起近距离聆听那段令人慷慨振奋的历史。

6月1日,校史校情讲解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系师生共同上了一堂生动的“校史校情”课,这是探索将思政课堂“搬”到校园中,赋予思政课新的内涵,让思政课“校本化”的最新尝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学校厚重的办学历史和积淀形成的浓厚文化氛围。

e9578ff7e4654286790186b7313f2b75.jpg

用真情实感讲深“党史与校史”

“第一次如此深切的感受学校厚重的历史,站在三号楼的枇杷树下,看着伤痕累累的墙体,听着校史校情讲解团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精彩的讲述,让我觉得自己好像穿越到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年代,成为了创办《亢丁》等壁报的进步学生中的一员。”2020级新生李卓感慨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建校最早的高等农业学府,自诞生之日起,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为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卓越的历史功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校史校情讲解团依托校史馆、三号教学楼等,弘扬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讲述学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建新文字研究会、成立“学生自治会”、建立中共西农地下党组织、学子踊跃奔赴延安参加红军、跟随王震将军支援边疆等红色故事,激励广大学子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贡献“西农智慧”和“西农力量”。

用特色课堂讲清楚“过去与未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系课程主讲教师康燕表示,党史、校史都是很好的思政“素材”,把思政课堂变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涵养爱校情怀的主阵地,打造立体生动的“红色思政课”,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人文学院社会学2018级本科生徐竞鸿是校史校情讲解团的骨干成员,在课堂上,他带领大家实地感受四千年前后稷在杨凌教民稼穑、1934年学校北校区三号教学楼隆重奠基、学校历史沿革、“五台山”名称的来历等,让大家体会到历史“活”起来的新鲜感。“西农是在旧文化的阵地上建设新文化的先锋,我一直对学校的历史传承、精神底蕴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学校的厚重传承和光辉历史,感谢校史校情讲解团给我提供的平台与机会。我的目标和使命就是要把西农故事讲好,把扎根西部大地、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传达好,把‘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弘扬好。”徐竞鸿如是说。

“不忘来时路,走好今后路。”2020级本科生郭峰说,“校史校情讲解团老师和学长学姐的讲解,让我了解到了西农历史的厚重、西农的风雨沧桑、感受到了先辈们接续奋斗的爱国精神。这片土地赋予了我无穷力量,我会不忘过去、开拓向前。”

用生动故事讲好“先贤与大家”

在校史校情讲解员成员周凌原、王有茹、李怡鸿等带领下,依次学习了学校奠基碑;发出“开发西北”“兴农兴学”呼吁,主张“设农林学校培养人才,求民族之生路”的学校筹委会常务委员于右任先生;毕生致力于科学与教育事业,为中国西北农林教育和科学事业奉献了大半生心血,被毛主席誉为“一生辛辛苦苦,在学术上独树一帜”的辛树帜先生;培育出四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麦品种,先后受到毛主席10次接见,被誉为“一个品种挽救了大半个新中国”的小麦育种专家赵洪璋院士;扎根祖国大西北50年,致力于小麦条锈病研究,用生命捍卫国家的粮食安全的李振岐院士等。

6月1日正值赵洪璋院士诞辰103周年,在学习赵洪璋院士之前,师生一起向赵洪璋院士雕像敬献鲜花、鞠躬缅怀,表达无限的敬仰与哀思。“赵洪璋院士把小麦当做生命的全部,为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为我国粮食增产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吾辈应当牢记先辈遗志,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学习与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2020级新生程峥峥说到。

校史校情讲解团是在原来校史馆讲解员队伍的基础上新建的,旨在于弘扬宣传学校文化的社团,从今年3月份成立备案以来,通过系统的专题培训,目前已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本科生、研究生为主体的讲解员队伍。作为校史校情讲解团发起者,党委宣传部老师刘玉峰说:“学校八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厚的精神给养,校史校情作为师生了解、感知学校的第一手资料,我们要通过校史校情的讲解,让广大学子深刻体会学校因时代而生、为人民而兴的办学初心和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引导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原文链接:http://m.gjnews.cn/www/shehui/2021/167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