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青春课堂里的“实事”温度

(群众新闻 2025-09-22) 

9月20日下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的“Yue动青春荟”课堂里,弥漫着淡淡的谷香与静谧。该校研二学生王雨禾正低头凝神,她指尖轻轻拨动,一粒粒谷物在掌心翻转,又被细致地拼贴在纸板上,勾勒出独特的艺术图案。

“以前周末常常宅在宿舍,现在能在这里学技能、结‘搭子’。”她抬起头,眼里闪着笑意。作为连续参加了两学期课程的学生,王雨禾说:“每次来都有收获,整个人更有活力了。”

青年群体在自我提升、兴趣培养、社交拓展方面的需求日益多元,如何满足他们的成长诉求?

2024年5月,全国学联发布《学联学生会“我为同学做实事”项目实施工作指引》,鼓励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做实事为同学服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探索,把课堂办到社区,把服务送到身边,“Yue动青春荟”逐渐成为青年学子喜爱的“成长加油站”。

9月1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Yue动青春荟”课堂上,师生们畅所欲言。

“我们聚焦‘引领思想、汇聚爱好、服务发展’三大功能定位,力争为同学们打造一个‘能放松、可提升、有收获’的青春平台,切实把实事做到同学心坎上。”9月19日,该校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张格语告诉记者,“现在,每期课程一经发布,很快就能报满。以这周末的课程为例,计划招募12人,实际报名有123人。”

“那天报名链接一发布,几分钟就‘秒空’了,我点进去已经排到候补名单上。”大一学生王雅婧笑着说,“感觉就像在抢演唱会门票一样紧张,但这种‘火爆’也让我觉得特别有参与感。”

要让课堂“热”起来,首先要从学生需求出发。

学校通过设立“权小益”信箱,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常态化收集同学们的兴趣与需求;每个月举办“校领导走访学生日”“职能部门面对面”邀请校领导、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直接回应学生关切。

“在这里提问题,不用担心没人听,也不用担心被搁置。”大三学生侯萱妮说。课程结束后,学员填写意向表、问卷和留言,课程设计不断迭代更新。

目前,“Yue动青春荟”活动共开设15门课程,已开办25期,内容涵盖学术发展、文化艺术、技能提升、身心健康等多个主题,已吸引全校超过6000名学生参与。

老师从哪里来?如何保证课程质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建立“辅导员+专职教师+朋辈引导”的三级授课体系——既有专业教师把关,也鼓励有特长的学生开课分享。

在职业彩妆课上,辅导员张欢邀请学员当“模特”,现场示范。大四学生马铭悦慕名而来,“简洁体面的妆容让我自信不少,面试都很顺利!”

走进“牛姐心灵茶话会”,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心教师牛雅杰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研一学生小静(化名)鼓起勇气与陌生同学分享心事,直言“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

“双手托住盖碗,缓缓摇动,让茶汤更香醇。”艺茗茶学社成员冯佳妮不紧不慢向大家讲解展示盖碗泡茶的冲泡技巧。对茶文化感兴趣,积累不少茶饮知识的冯佳妮向学校申请开设这门茶艺课,并担任授课讲师。她说:“最让我感动的是,很多同学连续几周都来,这就是我坚持的动力。”

课堂内,学生们从陌生人变成“成长搭子”;课堂外,兴趣化为能力,陪伴沉淀成友谊。

“很多学生课后会在留言里写‘谢谢学校,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课堂’,这些反馈让我特别感动。”该校团委副书记、学生会秘书长胡巧娟说,“青年在哪里,团组织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目前,学校还在探索‘揭榜挂帅’机制,鼓励学生提出课程设想,自主申报开班。”

近期,陕西省高校学生会组织2024-2025学年度“我为同学做实事”项目交流展示活动评审结果揭晓,以“Yue动青春荟”为依托的项目入选精品项目。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把这件‘小事’做实,把这份‘热度’保持住,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和内涵。”胡巧娟说,“努力把‘Yue动青春荟’办成社会认可、学生满意的成长成才‘第二课堂’,为更多学生多元成长‘搭梯架桥’。”

原文链接:https://xzzsx.sxdaily.com.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8459/11341327.html?isShare=true

群众新闻.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