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杨凌小麦良种助力粮食安全

(陕西日报 2022年6月8日)

在杨凌作家贺绪林笔下,常有蘸水面、旗花面、“一口香”等面食的影子。从饭桌到田间,他对小麦有着深厚的感情。6月6日,杨凌第七届小麦文化节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曹新庄试验农场举行。贺绪林分享了自己对小麦的记忆。

多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种专家在曹新庄试验农场育成西农、陕农系列小麦新品种,为我国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16个小麦育种团队在曹新庄试验农场开展试验。

“小时候,我和同伴玩耍时伤了试验田中的麦子。专家看到麦子受损后禁不住落泪。后来,我才理解育种人的艰辛与不易——育种试验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一旦受损就无法弥补。”贺绪林说,“如今,年轻一代的小麦育种人接力育种事业,育种专家默默奉献、专注科研的精神让我十分感动。”

小麦育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吉万全,在小麦文化节现场介绍自己团队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西农511”。“‘西农511’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每亩产量达550公斤;抗条锈病和赤霉病优势突出,对倒春寒抵抗力较强;麦秆弹性好、根系发达,抗倒伏性能较好。2018年,‘西农511’通过国审。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1年,‘西农511’在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累计推广达1304.9万亩。”吉万全说。

目前,吉万全教授团队以生产需求为导向,围绕黄淮麦区、西部旱区小麦生产问题,在保持综合抗病性好和品质优良的基础上,加强丰产性的改良与提高;保持小麦远缘杂交种质创新的优势,创制形成了更多的小麦育种亲本;同时加快常规育种与全基因组选择等生物育种技术紧密结合,抢占小麦育种新技术制高点。

在育种专家的努力下,我国小麦新品种已逐步走向国外。小麦文化节当天,在曹新庄试验农场的上合小麦育种创新基地,一批小麦育种材料已经成熟。近年来,上合小麦育种创新基地引进上合组织国家的小麦种质资源,与中国小麦杂交创制新的种质资源,从而定向选育适合上合组织国家的小麦新品种。

“目前,我国的小麦新品种已在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进行推广,比当地主栽品种每亩增产最高达60.51%,小麦宽幅沟播技术也在当地逐步普及。同时,我们用中国本土小麦品种与上合组织国家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在甘肃、新疆等地鉴定抗病、抗旱、抗寒等特性,计划为上合组织国家选育出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上合小麦育种创新基地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说。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留学生张诺也来到小麦文化节现场。“中国为哈萨克斯坦带去小麦新品种和小麦种植新技术,有效提高了小麦品质和产量。我希望在求学期间开阔视野、学到技术,将中国的新技术、新思路带到我们国家。希望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的农业合作越来越多。”张诺说。

原文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206/08/content_784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