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学者热议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4-02-06)

“中央为什么强调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问题?”“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如何?”“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难点与实现路径是什么?”……2月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农”问题研究专家霍学喜、刘天军、石宝峰、张蚌蚌,围绕中央一号文件整体框架、“千万工程”、产业发展、农村金融、耕地保护等内容进行了具体解读。

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的一号文件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平稳性,贯彻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文件提出了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线图’,明确了‘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新的工作思路和基本要求,根据新形势和新发展需求丰富了新的政策内涵。”霍学喜教授整体性解读了中央一号文件的总体框架、思路与特点。

“确保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是确保国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与挑战的抓手。”霍学喜说。

在“三个提升”的工作要求方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是确保乡村产业发展质量的基础和根本;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是支撑2035年农业农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实现生态宜居目标的根本保障;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是巩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成果的保障。

“农村居民的科技素质提升空间和潜力非常大,乡村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的潜力也非常大,乡村振兴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激发农村各类要素潜能和主体活力。”霍学喜强调。

党政同责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牢牢把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目标,霍学喜谈到,文件突出强调六方面要求:一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二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三是稳定并完善种粮农民补贴,继续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益补偿机制,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更好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两个积极性,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四是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耕地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命根子,要在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上狠下功夫。”霍学喜强调。五是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判断与决策是符合实际的;加大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以及确保建一块成一块的政策设计,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六是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除了用好传统耕地资源外,还要拓展用森林、草原、江河湖海等资源,农林牧渔并举,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让全国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文件明确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刘天军教授表示,要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形成的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体系和科学路径。理论体系包括发展思想、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四个核心要素:在发展思想方面,坚持顶层全局谋划、实践整体推进的系统思维,坚持党建引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原则;在发展理念方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守“绿色线”,统筹质量与速度、发展与安全;在工作方法方面,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结合乡村自然禀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推进机制方面,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有力有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这四个方面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实践伟力,有思想、有理念、有方法、有机制,必然成为我国今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刘天军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三个显著特点:充分展现农业农村发展战略和政策设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更加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充分运用‘千万工程’的发展思想、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刘天军说。针对如何应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刘天军围绕文件提出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四方面详细阐述了具体工作思路和重点。刘天军强调,应坚持融合发展和绿色发展,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走多元化、特色化、品牌化、数字化和标准化的“五化”发展路径。

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 强化农村金融政策精准支持

针对农村金融,石宝峰教授认为,至少可以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一是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目前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涉农资金贷款难、地方财政资金开源难以及项目资金的发债难。”石宝峰表示,针对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等重点领域,地方政府可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成立“政银担保企”金融支农联盟,创新投融资产品,引导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二是完善多层次信贷市场体系。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等银行机构,应逐步构建整体协同、分工明晰的金融支农服务网络。三是加大对重点地区的金融帮扶支持力度。国有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支持力度。四是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信用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事关农村金融的稳健运行和金融服务助力‘三农’发展的成效。”石宝峰说。五是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完善巨灾保险制度。我国以中央财政补贴为主的农业保险体系已基本建立,下一步应持续完善农业保险保障,开发符合本地农产品特点、种植条件和农户需求的特色农产品保险。

健全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确保粮食安全

针对耕地保护,张蚌蚌副教授认为,文件提出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应从严守耕地红线、加强质量建设、守住耕地生态本、加强耕地保护科技创新、推进双层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等方面深化落实。一是多措并举严守耕地数量红线。通过法定规划守牢存量耕地;通过占补平衡制度创新保障新增耕地质量,确保数量和质量平衡;打击违法占地,开展耕地整改复耕,遏制耕地减少;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用和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拓展耕地空间、促进耕地高效用。二是从资金投入和主体创新上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三是耕地生态保护。文件提出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有于进一步筑牢耕地生态本。四是加强耕地保护科技创新。加强我国撂荒耕地、山区耕地、坡耕地等边际耕地再用和高效用科技攻关,形成技术储备;推进“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的盐碱耕地分区分类治理改良工程技术研发,拓展耕地空间;研发攻关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单项技术和协同整合技术,支撑我国农业数字化转型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五是依托双层经营体制改革创新驱动耕地保护。根据文件精神,当前亟待推进由“分”到“统”的双层经营体制改革创新,总结江苏盐城“小田并大田”、广西“小块并大块”、陕西榆林“一户一田”等经验做法,加快宏观政策支持和引导,促进耕地集中连片和适度规模经营,为农田建设工程发挥更大效益奠定基础,为先进技术装备的使用创造条件,支撑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原文链接: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402/t20240206_2111153965.html

$D%GJZ@1{}ZS[6SXO06J2PT_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