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2025-04-11)
春日的暖阳轻柔地洒在陕西杨凌的猕猴桃园,苍翠的猕猴桃藤蔓在支架间蜿蜒伸展,初绽的花苞星星点点。在这生机勃勃的景象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之旅拉开了帷幕。
4月9日下午,一辆载着22名国际留学生的大巴车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经管学院缓缓驶出,驶向10公里之外的陕西百恒有机果园有限公司。这并非一次普通的出行,而是该学院《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前沿》课程的一次大胆创新——将课堂“搬”进猕猴桃园。
来自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国7个国家的博士生,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的好奇,围绕“践管理新知,探有机未来”课题,开启了一场管理学理论与现代农业实践的深度交流,一起探寻杨凌有机果业的“甜蜜密码”。
“今天在这儿上的实践课特别有意思,让我了解了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还看到了公司的运营和营销方式,对我们留学生来说,这是一次很难得的经历,以后工作肯定能用到这些知识。”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席侨涣笑着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在一旁的巴基斯坦留学生塔赫辛满脸兴奋,接过话题抢着说:“真没想到,在这儿学到这么多猕猴桃有机种植知识。听说全球有75种不同的猕猴桃品种,中国就种了73种,太让人吃惊了,中国农业的发展真了不起!”他感慨道。
乌兹别克斯坦博士生于途则表示,中国经验不是单纯的技术输出,而是给出了“本土化创新+全球化视野”的发展思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前沿》这门课程,立足全球化视野,紧盯产业变革。课程内容既有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创新管理这些前沿理论,更注重把管理学原理融入农业现代化、产业链协同这些实际场景里。这次开设移动课堂,核心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田野里探寻管理智慧,在产业融合中摸索国际化实践路径。
这次,博士生们探访的陕西百恒有机果园有限公司有机果园,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和杨凌示范区相关企业一起打造的“实践大课堂”。在果园负责人王小铁的带领下,留学生们一头扎进种植基地、公司展厅,系统学习有机产业链标准化管理体系。他们认真聆听、仔细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有机果园建设及品牌打造”议题的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
“这次移动课堂不只是学生单向学习,而是一场‘双向奔赴’”,课程负责人张晓妮解释说,“在全球化和本地化相互交织的当下,通过和企业负责人的交流沟通,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学术型博士生,也给杨凌企业在农业发展方面带来多元视角。”
杨凌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猕猴桃园里的移动课堂,是一次教学方式的创新,更是一次农业管理智慧的碰撞和交流。
原文链接:https://shx.chinadaily.com.cn/a/202504/11/WS67f90e17a310e29a7c4a8a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