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用党史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2022年1月13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团结就是力量。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党贯彻党史学习教育的一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结合少数民族预科生自主培养特色,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效融合,用党史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不断增强学生“五个认同”。

党史浇铸信仰之花

在学校2021届少数民族预科生结业典礼上,校党委副书记闫祖书热情寄语少数民族预科生,“要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中汲取丰富营养,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把学习主动化,变被动为积极,同时把党史故事化、生动化。”预科2002班团支书、入党积极分子,现生命学院生物类专业本科生买热帕提·买买提谈到如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这样说道。“各民族学生带头学党史,一边讲解、一边讨论,有意挑选比较精彩的故事情节来演绎,让学生们听后主动凑过来想要听个‘来龙去脉’。”预科生辅导员灭列·马达尼牙提说。

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预科生入党积极分子成立了“四史”宣讲团”,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院层面逐班宣讲。学院还先后先后4次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教授、学院领导为学生讲党史,组织各民族学生宣读《共产党宣言》、讲授党史中的英雄人物故事,拍摄少数民族学生讲党史系列视频和歌舞MV《石榴青春心向党》,各民族学生们纷纷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

3月起,理学院组织学生党员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学党史,召开“四史”教育与“预本贯通”下的党团共建启动仪式,开展“满天星”帮扶和“红研”帮扶计划,在思想上引导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让各民族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

党史灌溉团结之花

“请简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马头琴上卷胡风,龙骥曾惊罗马宫’这句诗词中提到了哪个少数民族?”11月12日晚,由校党委学工部、党委统战部、党委研工部、校团委主办,理学院团委、少数民族学生团工委承办的第二届争做民族团结“石榴籽”知识竞赛在北绣山活动中心圆满落幕。来自19个学院的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等13个民族的24名选手身着民族服饰参加了竞答比赛。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鹏在点评中说,“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在长期交融汇聚的历史实践中铸就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值得点赞。”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中,我们在各方面注重营造民族团结氛围,像这样的‘团队’还有很多。”理学院党委书记聂海提到。

理学院在校运会上入场式上展示了“民族团结方阵”,拍摄的预科生心理剧《自我成长的“心”旅程》获省级二等奖、校级一等奖,各民族预科生组队参加“数与你”趣味数学知识竞赛,多人加入了数学建模协会;还以“五四”青年节和“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节点为契机组织少数民族预科生和本科生联合开展爱国主义合唱比赛、演讲比赛、观影活动等;组织少数民族预科生和本科生、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共赴照金、延安、扶眉战役纪念馆等地瞻仰革命足迹,不断加强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引领各民族学生增强互鉴互信。

党史激扬进步之花

“‘沁入’是指水的渗入和透出。预科生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鲜明,我们的目标就是达成这样的‘沁入’式教育效果,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中来,不断成长和进步。”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韩春霞说道。

1年来,预科生自主培养工作成效显著。理学院申报的《“预本贯通”下的“1+3”工程模式探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培养案例》荣获教育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秀案例,申报获批陕西省思想政治研究项目“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和校基层党建项目“学生党支部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探索”,入选了学校第二批新时代党建“双创”工作标杆院系名单,荣获2020年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奖。

理学院以“1+3”(“石榴籽”入学教育、“红心”、“暖心”、“信心”)工程为工作基础,探索了以“民族·印象、团结·交融、进步·绽放”系列活动体系为支撑的“沁入”式思政教育模式,申报获批学校2021年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项目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专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美’沁入机制研究”,在预科生结业前后进行思想动态调研,力求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时代美育与党史学习教育相融合,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原文链接:https://www.sizhengwang.cn/a/gzdt_zxlb/220113/9994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