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银龄教师:有一种幸福在边疆



银龄教师:千里支教 青春不老

image.png
在塔里木大学支教的我校银龄教师(自右至左)王惠、吕金印、王礼力、李科友、娄宗科在交流

从2020年10月至今,我校共有4批次17名退休教师奔赴新疆塔里木大学、石河子大学和西藏民族大学,重返三尺讲坛,对口支援学科专业教学科研工作,他们的名字是张林生、王惠、郭风平、张文辉、吕新民、王礼力、欧阳五庆、来智勇、吕金印、连星耀、杨有刚、娄宗科、李科友、李青旺、张联社、李新平。

华发如银,正是含饴弄孙之际。老教授们背起行囊,离开了熟悉的工作环境、温暖的生活环境,到边疆到底如何?今年9月底,我们沿着老教授们的足迹,走进了距离杨凌3200多公里的塔里木大学。

这所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边缘的大学,是王震将军1958年10月创建,最初的建设者中就有当年学校解放时跟随王震将军进疆的师生。在这所与西农有特殊渊源的大学里,我们从我校银龄教师们的点滴故事中,感受到了他们甘于奉献、青春不老的幸福。

王惠:工作很值,很高兴

image.png
王惠老师在给学生讲解仪器使用要领

9月26日上午10点,塔大农学院植保专业2020级的学生们就被王惠老师带着,在实验室里熟悉设备,学习实验操作要领。原计划11:40才开始的实验课,王惠老师得知学生闲着,就硬给加了一个多小时的“预热”课。

这不是王惠老师第一次这样做。该专业2020级学生薛钦元和祖力皮亚木•阿不来提两位学生告诉我们,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动手操作,王老师每次都会提前一个半小时带大家预习,“这些并不是学校要求的,王老师就觉得这样更便于我们理解。”

“王老师批改作业特别负责。”同年级的学生陈婷听说我们采访王惠老师,立即补充道。而说起作业,李勇的影响更深刻了,“我的作业就曾被打回来四次,王老师要求大家的作业不仅要做对,更要做好、做懂。”

王惠老师是我校化药学院教授,2020年1月退休,当年就申请了银龄计划,是首批赴塔大支教的五位老师之一,到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头。这学期她共承接了“农药残留与分析”“农药鉴别与分析”两门课程,每天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准备实验,或者是和实验员商量如何给学生增加实验。为了更科学地进行因材施教,她还利用假期为农药与肥料专业的学生编写了教材。

“在学院最需要老师的时候,王老师来了!王教师教学严谨且认真,是我们年轻老师的榜样”。塔大农学院院长万素梅教授对王惠老师称赞不已。

王惠老师微笑着,语气轻柔地说:“我在这里做的工作很值,我很高兴。”

王礼力:来了就尽全力

image.png
王礼力老师在指导研究生

见到王礼力老师时,他正在给塔大经济与管理学院两位研究生褚家琦、王悦指导硕士论文。

“王老师从思路上帮我们分析,我一下子就清晰了。”褚家琦说。在王悦的眼里,从西农来的王礼力教授经常干货满满,“我们同学私下议论,被王老师启发了的小论文,很快就能发表。”

塔大经管学院党委书记蒋志辉介绍学院年轻教师多,相比疆外高校,老师们教学任务重,科研经验少。为了提高学院科研能力,王礼力老师会定期与年轻老师座谈,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

“最让人高兴的是,王老师来到后,好消息不断。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欧阳金琼老师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顺利通过了。”院长王学剑说,从博士点的成功申报到重点学科申报再到人才培养,王礼力老师帮助解决了学院很多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每次研讨、写本子王老师都在跟前,随时有问题,都可以请教。”欧阳金琼说,王老师不仅乐意分享,而且很努力,“他现在还在发表文章,给我们年轻人以很大鼓励。”

王礼力教授是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与管理、投资经济,曾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项、优秀论文奖6项,担任过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督导组副组长。2020年5月退休后,2021年就到西藏民族大学支教了一年,去年转到塔大,在给经济与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带“统计学”课程之余,更多的时间用在了指导学院科研工作。

上午最早9点半上课,晚上下课通常到11点左右,这和内地的作息时间差别很大。在边疆支教,最大的问题是倒时差,王礼力早已经习惯了,他说:“走哪儿都要以西农名义做事,一言一行都带着西农色彩,所以必须尽自己全力”。

李科友:对分课堂让学生“主动”成长

image.png
李科友在给学生讲解

去年7月,李科友副教授从生命科学学院退休不久,就到塔里木大学医学院支教。

到了塔大,李科友老师便把自己在西农长期探索实践的对分课堂教学法也带来了。他介绍,对分课堂强调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二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时间上错开,让学生在中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吸收。

“对分课堂的出发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学习变被动接受改革为主动参与,主动成长。”李科友老师谈起就“对分”课堂,平常眯着的双眼顿时闪着光。

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的翟齐昕一直对生化实验有畏难情绪,自从李科友老师开始教授这门课程后,他感觉自己一点一点在改变:李老师带着大家找亮点,结合课后习题上的知识点和考题去思考考点和帮点,找一些比较好的习题去分享给小组成员,每个人都有了发言机会,也必须参与到讨论中。

“大家便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和胆怯,到后来变得落落大方与同学们交流想法。”翟齐昕把自己的感受以报告的形式,详细地反馈给李科友老师。

学生张子龙也有同样的感受。他说,在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和生物化学实验理论课的教学中,李科友老师引入了对分课堂中的“亮考帮”教学模式,“起初同学不知道怎么做,随着老师的引导,大家回头再看,发现受益匪浅,无趣的课堂在李老师的用心思考中变得积极活跃起来,自己也从刚开始的唯唯诺诺成长的学会了总结、独立思考和敢于发声。”

“我们在私下经常感慨,李老师交给我们的不是知识,是一种学习方法,是让人受用一生的。”提起李科友老师,学生张孔孔满怀感激。

娄宗科:很高兴能在这里发挥余热

image.png
娄宗科老师在上课

“感谢当年教导我的各位老师,是他们将我带入知识的殿堂,让我终身受益。”去年学校举行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水建学院娄宗科教授作为退休教师代表发言,讲话中满怀感激。他把这份感激变成了行动,报名参加了援疆的银龄教师计划,到塔大水建学院任教。

采访中,娄宗科一直在表达对塔大的感谢之意,在他看来,塔大从学校到学院,每个成员都对银龄老师极度尊重和友好,“其实我们也没什么,作为老师,退休了身体尚可,发挥些余热,带了些课,解决了点缺老师的困难而已”。

娄宗科老师印象很深的是今年4月遇到的一件事。一天早晨,正在公寓楼吃早餐,抬头看见塔大校长张爱萍专门在餐厅检查给银龄老师的饭菜准备情况,当时一阵暖流涌起:“校长那么忙还能顾上这样的小事。”

每每走到路上,碰到上至校领导、下至普通教职员工的塔大人,都是热情招呼,就连路上偶遇只有一面之缘的于军副校长,也会热情询问娄老师的工作生活情况。开学前,上课所需的学生名单、教材、教学日历等所有资料,塔大水建学院都会为银龄老师们贴心准备好,同时也周到照顾好银龄老师的生活。

在塔大,娄宗科老师承担大二的“建筑材料”和大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学”两门课,这些课程规范不时变化,因此备课任务异常繁重。“必须下功夫备课才能给学生把知识讲透。”娄宗科老师过去有建筑施工的经历,但准备课程、研究新要求丝毫不马虎,“塔大领导、老师这么贴心的对待我们,我们唯有教好学生,带好青年教师。”

吕金印:尽己所能做更多的事

image.png
吕金印老师与学生交流

生命科学学院吕金印教授去年4月退休,和王礼力教授一样,当年先赴西藏民族大学支教,今年又转到塔里木大学。

在吕金印老师眼里,银龄老师不仅要支教,还要支研,要全方位服务,发挥好自己的经验和专业优势。在塔大,吕金印老师日常除了正常上课,到了周末更加忙碌:教改项目论证、研究生创新项目验收、讲课比赛、本科生答辩、研究生中期考核、博硕士开题等都有他的身影,“周末的教学科研活动和学生活动我基本不落,就是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己所能做更多的事。”

吕金印老师给塔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二学生讲授“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两门课程,因为时差原因,塔大最后一节课下课到晚上23点多,由于第二天一早还有课,他只能凌晨2点以后睡觉,晚上回到宿舍得认真备课,“我习惯把关键词句标注清晰美观,尽可能增加课程思政的元素,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有其他更多内容延伸”。

除了授课,吕金印老师还指导同为讲授植物生理的青年教师张肖。他告诉我们,毕竟自己不可能长期在这里,所以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最重要的。他定期去听张肖的课,手把手指导他,将自己精心准备的所有课件毫无保留的分享给青年教师。

能想到的帮助,吕金印老师都毫不保留。他将自己编写的《核农学:基础理论与实验技术》捐给塔大,以其帮助更多师生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同时,结合我校在“一带一路”中所做的工作,他还想方设法把塔大老师也带入到相关项目中合作申报。

“帮、带、扶,就是我来这里的使命。”吕金印老师坚定而开心地说。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