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西农往事】(29)回忆李正德老师教学二三事

据说西农解放前有4大讲师或四大教学金刚,其中之一就是李正德老师,他是讲授摩尔根遗传学的名师。听其他年长的老师说,西农讲课,目前还少有人能居其右。

20世纪60年代,为了推广李老师的教学经验,西北农学院书记陈吾愚和院长康迪组织有关教师和他们一起去听李老师讲课,我们教研组还专门组织讨论会,座谈如何学习李老师的教学经验。

李正德教授和杨天章_副本.jpg
李正德教授和杨天章

李正德老师教学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李老师对教学非常重视,他认为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教好课,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教学每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从备课、讲课到实验实习和作业,他都非常重视。就备课来说,虽然他教了几十年,但每次上课之前都要认真备课,明确本节课的中心内容,重点、难点,有无新的内容增添。尤其要根据学生实际,如何用已知解释未知,甚至连表述的方法都要认真考虑,以便深入浅出把理论课讲得明白,让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掌握所学。所以备课对他来说不仅是内容和方法,更要综合考虑如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其次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李正德老师在讲解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时举例说,大家知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是遗传;一母生九子共有十个样,这就是变异,马上学生就问,怎么生九个孩子会有十个样?他回答,连他们的母亲一起,不是十个样吗,这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讲分离定律时,他说,红花与白花香豌豆杂交,第一代全是红花,第二代是3红花:1白花,而红花与白花紫茉莉杂交,第一代全是粉红花,第二代为什么又会出现红花、粉红花和白花,而且比例是1:2:1呢?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课堂上,李正德老师尤其强调与学生们互动,通过观察学生表情,提问学生,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变换讲解方法,直到学生弄懂为止。提问学生时,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差异,全面掌握学生的领悟程度,以便因材施教。所以他的课堂非常活跃,虽然是理论课,但内容不枯燥,也不会有人打瞌睡。

三是教学方法着重讲重点、难点。注重从不同角度,用不同例证反复解析,直至说明为止。李正德老师之所以反复强调重点难点内容,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弄懂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要害,不易忘记。

此外,他还非常注意板书,黑板上写什么都很有讲究,标题怎么写?写什么位置?重点内容怎么写?怎么画图?放在什么位置?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不轻易擦掉,让学生能够随时可以看到,让大家反复认知,该擦的内容放在一定位置,可随时擦掉而不影响学生理解。

李老师不仅重视课堂教学,而且重视实习实验课,遗传学没有实验,有些东西很难理解。遗传变异规律经过几代才能看到,农作物一年一代,杂交试验也要几年才能得到结果,学生不可能亲历各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老师想了许多办法。例如,选择果蝇做遗传实验。因为摩尔根就是用果蝇实验证实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现了连锁与交换定律,并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果蝇一年能繁殖数十代,杂交后,一两个月就可以看到几代的遗传变异结果。所以他从外校引进各种性状的果蝇品种,亲自教我们如何饲养果蝇,识别性状和进行遗传杂交实验,并让学生观察各代的实验结果。

此外,李老师每年都要带学生到小麦遗传试验地里参观小麦遗传试验。在小麦遗传标本区,各代遗传变异的材料同一年种在一起,这样一次就能看到各年各代的结果。方便学生实习参观。小麦收获后,又把各代的结果群体做成标本盒,以便在非生长季节在实验室也能看到多年遗传变异情况。因当时条件和时间限制,遗传学课程不可能每个实验都做,那时也没有幻灯、多媒体,所以李老师就把课程中涉及的图表全部画成挂图,挂在课堂上,辅助教学。

所以李正德老师的课堂很受同学欢迎。同学都喜欢听他讲课,每次上课教室都是满座,特别是100多人上大课时也是如此。

1959年我从西农毕业留校,在农学系遗传育种教研组工作。1962年院系调整时,跟随李正德老师作摩尔根遗传学(普通遗传学或细胞遗传学)助教,同时做大豆育种和小麦遗传试验。很幸运跟着李老师学习,我的教学水平也得以迅速提高。

每当想起当年李老师讲课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让人难以忘怀。

(作者杨天章,1959年毕业于我校农学院,曾任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