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出炉
亲手发放
了解食用情况
“‘科研’这个高大上的词汇今天终于接地气了!”这是众多学生对我校王辉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西农979”科研成果惠及自身最真切的感受。4月10日、11日,根据科研成果进社区的总体安排,后勤饮食服务中心在7个食堂开辟了9个窗口免费发放了近6万个“979”馒头。借助食堂这个平台,将科研成果与学生的饭碗对接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科研离我们并不遥远,并息息相关。
在制作和发放馒头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它背后的多个身影。
令人敬仰的老教授
沉重、感动、踏实、欣慰,这是4月10日,王辉教授在食堂亲自给学生分发“979”馒头时脸上的笑意。他的淳朴、亲切,黝黑的皮肤、沉思的神态和矍铄的精神状态,不像是位身在高等学府、有着重大科研成果的教授,而更像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经过坚持不懈、执着追求、历经风雨,辛苦耕耘了几十年,终于在麦田里看到希望的老人,是“诚朴勇毅”的写真。
看到学生们一个个高高兴兴地吃着“979”馒头,此刻,老人非常欣慰。自1987年开始研发小麦杂交组合的配置,经漫长的18年后通过国审,到现在上亿亩麦田的试验与推广,花费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和努力,完成了他搞科研普惠民众的初衷,终于对自己有了一个交代,他感动于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看到自己团队研发的成果激发了学生们的科研热情和爱校情怀,作为人师,他更感动于学子们对他的理解、认可及继承,他看到了科研的后继有人和国家农业的兴盛有望,完成了自己对科研、对国家的使命和责任。他如释重负,新生代对科研执着追求的精神正在茁壮成长。
三十载风雨情,我们吃的不是“979”馒头,而是老人三十年来对科研、对学子们的心血,我们向他致敬。
默默无闻的生产者
多次压片
领取馒头
为做好“979”馒头生产及发放,饮食服务中心精心筹划,周密部署,做了大量工作。因初次使用979面粉,为全面掌握吸水、筋度等特性,从3月24日起,饮食服务中心组织技术骨干,在主食加工间专门进行了馒头试制工作。通过反复调试馒头胚掺水比例、醒发及蒸制时间,将压片次数由平时的5次增加到9次,历经近10天,成品馒头口感、色泽、硬度才达到最佳状态。在试制馒头过程中,还得到了王辉教授及其团队的指导。
当获悉两餐免费发放6万个馒头的工作任务后,所有加工间的员工都动了起来。当前,成品馒头从和面、成型、醒发到熟制,至少需要1.5小时,6万个馒头至少需要连续不断地加工16个小时。为确保按时、足量地供应,还不能影响食堂馒头正常生产,在动力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加工间全体员工从4月9日凌晨5点开始,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地工作,圆满完成了生产任务。
为做好馒头免费发放,饮食服务中心充分考虑食堂学生多、领取集中等情况,停开了就餐排队区域宽敞的窗口,抽调精干员工及所有二线管理人员进行发放服务。
编辑:靳军
终审:闫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