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关于“西农精神”的研究综述(一)

编者按:“西农精神”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为进一步增强对“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西农精神的理解和认同,统一思想,激发师生员工用“西农精神”助推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以质量为导向的内涵式发展方式转变强信心、筑同心,现将有关“西农精神”的研究文章整理编发。同时欢迎广大师生围绕研究阐释“西农精神”踊跃投稿。

引言

国家精神,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魂。 国之魂者,立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呈现,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包含了不忘初心再出发的“红船精神”,穿越时空放光芒的“井冈山精神”,薪火相传闯新路的“长征精神”,水**融情更深的“沂蒙精神”,爱国主义不过时的“两弹一星精神”,敢想敢干讲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助人为乐己更乐的“雷锋精神”,爱国创业不止步的“大庆精神”,心系百姓谋幸福的“焦裕禄精神”,众志成城谱新篇的“抗震救灾精神”,这些精神从不同时期中国历史和社会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汲取营养,不断升华“中国精神”的思想境界,厚植“中国精神”的深度,丰富和拓展“中国精神”的宽度,在中国快速崛起中迸发出很强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的精神及其气象,已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显示,支撑和引领着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持续奉献智慧和力量。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创造的恰当反映。作为从事科学活动主体的科学家,支撑他们在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等方面认识、探索、实践的强大动力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作为一种理性精神的客观存在,源于近代科学的求知求真精神和理性与实证传统,随着科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内涵也不断丰富和拓展,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新风尚、传播道德正能量的时代标志和文化价值标杆,成为支撑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源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农业高等教育的发源地,诞生和孕育在中华民族水深火热的战乱灾荒年代,建校八十多年来,一代代师生在“建设西北”“开发西北”“兴农兴学”口号的感召和鼓舞下,秉持“为充实民生与国防” 的立校宗旨,践行“诚朴勇毅”校训和“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扎根西北偏远小镇——杨凌,呕心沥血、默默耕耘、继往开来,为推进旱区农业现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为推动西北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积淀形成了独特的西农文化、价值情怀和宝贵精神财富——西农精神。

西农精神的形成是学校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崇高精神境界,是学校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脉搏、砥砺奋进的壮美华章,是学校在八十余年办学历程中玉汝于成、矢志不移的价值追求,更是学校一代代农业科教工作者践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格言的人生写照,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主心骨,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每个西农人的心底,渗透在每个西农人的神经末梢,镌刻在每个西农人的记忆最深处,凝聚起了西农人砥砺奋斗、勇于创新、勇立潮头、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支撑和引领着学校在推动西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享誉国内外的农业科技成果,为学校实现以质量为导向的内涵发展方式转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西农智慧”“西农力量”和“西农方案”。

编辑:王学锋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