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学术年会暨杂粮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举办

9月18日至 21日,由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承办,国家谷子高粱、食用豆、燕麦荞麦、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等单位协办的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学术年会暨杂粮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

会议合影_副本.jpg

大会以“创新驱动 科技兴粮 健康中国”为主题,来自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江苏、贵州、云南、四川等全国19个省(区、市)的43家单位、190余位专家学者和业界同仁齐聚北疆,共商杂粮产业发展大计。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副主任、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莫广刚,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内蒙古自治区风沙物理与防沙治沙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左合君教授,内蒙古自治区农学会理事长、内蒙古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研究员,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建华研究员等莅临会议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我校冯佰利教授主持。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农业农村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丁艳锋教授,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杂粮专家指导组组长、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刁现民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农学会理事长、内蒙古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研究员,国际荞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学会燕麦荞麦专业委员会会长周美亮研究员分别从水稻高产优质协同关键、谷子品质性状与品种育种、农业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苦荞起源驯化与传播分化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

会议举办了杂粮专家报告、青年学者论坛以及研究生论坛,报告内容涵盖水稻、燕麦、荞麦、谷子、绿豆、高粱、食用豆等杂粮作物品种改良、优异基因挖掘与种质创新、抗逆品质生态生理机制、特色杂粮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精深加工和产业融合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24位专家全面展示芸豆,燕麦、荞麦、谷子、糜子、高粱、绿豆等杂粮作物最新进展。来自我校、山西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榆林学院等高校的13位博士、硕士研究生报告了各自的科研进展。会议还收录展示了墙报15份、会议摘要70余篇。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观摩了内蒙古三主粮天然燕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乳业开发区蒙牛六期工厂,探讨交流杂粮加工、品牌打造与机械化带动杂粮产业化开发案例。

此外,结合9月全国科普月活动,会议组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社团“强农智研协会”的10余名大学生参加研学活动。大学生从课堂走向“产业一线”,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当面聆听专家教授有关产业发展最近进展,了解杂粮产业最新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助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会议得到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中国作物学会、农业农村部科创中国杂粮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服务团、农业农村部杂粮专家指导组、淳化县人民政府、米脂县人民政府及内蒙古三主粮天然燕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三产融合(内蒙古)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大力支持。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