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从教40年教师代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蔡焕杰教授发言
今年是我在西农这片热土执教的第四十三个年头。回首望去,时光仿佛凝练成了黑板上飘落的粉笔尘灰,见证着岁月,也见证着当初的选择。
四十三载春秋,我亲身经历了学校的变迁与发展,也从一名青年教师变成了大家口中的“老教授”。在这里,我见证了实验室里不熄的灯火,见证了试验田里躬耕的身影,也见证了一届届学子带着“诚朴勇毅”的品格,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成为强农兴农的中坚力量。
作为西农人,我们深知自己的使命与众不同——我们的课堂不仅在窗明几净的教室,更在麦浪翻滚的田野、果香四溢的果园、机器轰鸣的工地。“教民稼穑”是我们血脉中流淌的初心,“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这份追求和坚守,源于对农业科教事业深沉的热爱。记得1983年8月初到杨凌时,这里还只是一个小镇,只有一条街道,坐火车到西安要3个多小时。但是这片土地上,充满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农业科技的渴求。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我们就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耐心、挥洒更多的汗水。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我们对学生最基本的承诺。这些年来,无论担任什么职务,我始终没有离开三尺讲台。为了更好地上好课,我从做助教开始,批改作业、制作挂图、下乡调研,带着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和项目工地,把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把理想信念融入人才培养。
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信,教师的价值,不仅在于解惑授业,更在于用我们的个人品行、学术修养和满腔热忱,去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引导他们探索真理、追求卓越、涵养品格。
令我欣慰的,是看到一批批学生成长成才。有的成为高校院长,有的成为国家级科教人才,还有回到家乡带领农民致富的全国劳动模范。每当收到学生们的喜讯,或是接到他们的电话,我都感到无比幸福。教师最大的成就,不就是看到学生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吗?这份目睹成长、参与未来的职业,给予我们的是任何物质都无法衡量的巨大成就感与幸福感。
在此,我要向并肩奋斗了数十年的老同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共同将青春与智慧献给了西农。也要向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们表示欢迎与期许,西农的精神需要你们来传承和发扬光大。感谢学校历届领导为我们营造了潜心育人、专注科研的良好环境。更要感谢我所有的学生们,是你们求知的眼神和对老师的信任,给予了我们源源不断的动力。你们的成长,就是我们最大的荣光!
时光荏苒,初心不改。虽然我已不再年轻,但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不会减退。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兢兢业业上好每一堂课,做好科研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让西农精神薪火相传。
(本文为作者在2025年教师节表彰会上作为从教40年教师代表的发言,有删节。)
作者简介:蔡焕杰,我校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旱区农业高效用水与区域水安全"双一流"学科群首席科学家。
编发:潘安琪
编辑:万玲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