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回想这个学期,能和勇哥以及这么多同学一起学习模电,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这门课,在很多人印象里是“硬骨头”——公式多、概念抽象、电路图复杂。但张志勇老师的课堂,却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在这里,“玩手机”和“睡觉”成了稀罕物。他精心制作的PPT,知识点清晰、逻辑严谨,被大家私下里称为“葵花宝典”,课间常常被争相传阅。
当我静下心来想了想,再过一个月、一年、十年,我可能不会记得期末考试的精确分数,时间流逝,那些具体的模电公式、复杂的电路分析方法,如果以后不常接触,或许也会在记忆里渐渐褪色。但是,有些东西却不会消失——那就是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克服难题后的那份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张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巧妙地融入其中的那些人生哲理。
这些道理,像种子一样,悄然种在了心里。
同学们和张志勇老师的合照
比如基尔霍夫定律,讲电流电压的“进出相等”。勇哥不止讲计算,他更引申说这就像生活中的“礼尚往来”,能量要守恒,做人做事要懂得平衡与回馈。也许有一天,具体的定律公式我记不全了,但“进出平衡”“有来有往”的道理,会一直记得。戴维南定理教会我们把复杂电路简化成一个等效模型,抓住关键点。勇哥借此告诉我们,处理复杂问题也要学会“化繁为简”,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掌握主动权。
这比单纯记住定理本身,意义深远得多。
还有那些生动的比喻,更是让人难忘。
他说二极管在反向高压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就像革命者的气节;三极管要“坚持道路自信”,走自己的直流通道;集成运放的同向输入能输出极值饱和,激励我们要追求卓越;而负反馈机制,则提醒我们要“回头看”,照照镜子,及时调整,才能实现人生的“稳定输出”,走向成功。这些形象的说法,让冰冷的元器件瞬间有了温度和灵魂。
张老师分享的任正非先生那句话:“没有皮糙肉厚和伤痕累累哪来的前进方向”,也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提醒我成长必经磨砺。
张老师的课堂,之所以有这种魔力,让知识不再枯燥,让大家都愿意抬头听讲,秘诀之一就是他独特的“课程思政”。这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把做人的道理,像盐溶于水一样,自然地融进了专业知识的讲解里。叠加原理讲的是多个电源共同作用的效果,他引申出“团结就是力量”;独立源和受控源的区别,他比喻为“圆满而忠诚”的品质;电感和电容的特性,一个超前感知,一个滞后包容,被他巧妙地对应到为人处世的智慧上。原本可能让人昏昏欲睡的知识点,变成了指引方向的小故事和人生养料。
教育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是根本。张老师一直在践行这个理念。他关注课堂纪律,看到同学走神,会用激光笔在手机屏幕上投下一个小小的光斑作为提醒,或者温和而严肃地点名批评,那是出于关心,是“没把你当外人”的坦诚。实验遇到困难,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被我们戏称为“待实验如初恋”。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很重要,但学会做人、理解生活更重要。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电路工程师”,不仅教会我们搭建知识的电路,更引导我们如何让“人生的电路”运行得更稳定、更高效。
结课那天,勇哥用他一贯激情又风趣的方式为这段旅程画上了句号。他赠给我们一句诗:“化繁为简戴维南,集成经纬织未来。”这十四个字,既是对模电精髓的高度凝练,也是对我们未来人生的殷切期许。十二周的模电课,长度有限,但深度无限。它传授的不仅是电子技术的原理,更是一次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做人的深刻启迪。
也许,未来某一天,基尔霍夫定律的具体公式我真的模糊了,戴维南等效电阻的计算步骤也记不清了。但我相信,那些关于“平衡”“抓关键”“坚持”“自省”“团结”“忠诚”“包容”的道理,那些在勇哥课堂上感受到的学习的韧性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会一直伴随着我。这些在模电知识长河里打捞起的人生智慧,是这门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远比一个分数更持久,更能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感谢勇哥,感谢您在西农为我们带来的这堂充满光亮的模电课。知识终有边界,而您点燃的思考之火和传递的人生信念,将让我们受益终生。这不仅仅是学习了一门专业课,更是在青春岁月里,遇见了值得铭记一生的道理。
作者简介:潘凤妮,信息工程学院23级
李菲,信息工程学院23级
张舜,信息工程学院23级
张晨文,信息工程学院23级
编发:初晓菡
编辑:孙楠皙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