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水建学院】孙敬新:荆棘丛中开出自强之花

父亲离世、经济负担重、自己病魔缠身……当命运一次又一次地把苦难降落在一个孤身求学的小姑娘身上时,她从不抱怨、不气馁、不妥协,始终保持向阳生长的乐观生活态度,用自强改变命运,以奋斗书写未来。她就是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建学院2020级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生孙敬新。

意志坚定,屡受打击却能愈挫愈勇

孙敬新出生在辽宁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母亲身体虚弱,常年生病,只能偶尔依靠打零工赚些钱贴补家用,父亲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然而就在孙敬新上高一那年,父亲因风湿性心脏病去世,突如其来的打击更是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母亲天天在外打工,常常以泪洗面。为了不让母亲太过劳累,帮母亲分担家庭生活压力,孙敬新每天中午下课铃声一响,便第一个冲出教室飞奔向食堂,迅速套上白大褂,等待给即将蜂拥而至的同学们打饭直到一点,等所有同学吃过饭回宿舍午休后,她才能“下班”,快速吃完饭,直接回教室趴在课桌上眯一会儿。

“食堂的叔叔阿姨都特别好,他们觉得我很辛苦,所以会给我‘开小灶’,每天都留一些好吃的给我。”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孙敬新依然觉得充实而温暖。

本科期间,一到周末或者假期,孙敬新便去校外做兼职,虽然收入微薄,有些地方离学校还很远,课业压力大的时候会很累,但一想到能为母亲减轻负担,就毫不犹豫地坚持下去。四年里,她做过饭店收银员、传菜员、洗碗工,做过大型家具厂电话客服,还做过超市服务员等。她的课余时间被填得满满当当。尽管如此,孙敬新依然“忙里偷闲”地学习,从来没有因为兼职而落后,曾获得校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并多次获得专业奖学金。

2021年2月,厄运再一次找上门。孙敬新在家出现抽搐症状,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她患头部胶质瘤,这对她和家人来说,无疑是一场与死神搏斗的“战争”,母亲更是崩溃痛哭。她在难过之余又振作起来安慰母亲,告诉母亲自己不怕,会积极配合治疗。

孙敬新经历了开颅手术,在医院休养半个月后出院,但仍需定期前往医院接受放疗。看着母亲在自己生病期间日夜操劳,她默默告诉自己,就算再痛再难也要忍住,不让母亲担心。

本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对科研的热爱,经过积极治疗,孙敬新的身体恢复到了相对正常的状态,但手术后遗症使得她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出现抽搐症状。尽管如此,她毅然坚持返校学习。

“这次,我又赢了!”2021年9月,休学半年的孙敬新再次回到校园,继续自己的科研之路。

厚积薄发,在科研中不断突破

本科毕业后孙敬新进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科研当中,潜心开展课题研究,于研二发表SCI论文两篇,为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荣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节水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优秀毕业生。

“科研这条路,一旦入了门你就会想一直走下去,想做出有意义的成果来为农民做点实事。”基于硕士阶段打下的坚实基础,孙敬新决定留在本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进入博士阶段,孙敬新更是广泛研读文献,文献量达2800余篇。同时,她将文献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一次又一次的积累让她第一学期就在虚拟水相关研究和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她从虚拟水核算方法、虚拟水流动影响评价以及虚拟水流动的驱动因素等方面着手,以第一作者在SCI一区期刊发表综述性文章1篇,对进一步改进水政策和水资源的管理,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积极意义。

手术休学半年后,孙敬新返校,重拾之前的研究方向,积极地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导师和同学的交流与沟通,她很快恢复了术前的科研状态。她广读文献并总结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并将文献中“虚拟水”相关新知识与自己的研究内容相结合,在计算虚拟水流动现状的基础上探明了其驱动因素,最终在博二上学期又以第一作者在SCI一区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发表了题为《Evaluating grain virtual water flow in ChinaPatterns and drivers from a socio-hydrology perspective》的研究性文章,为不同产业间的水资源利用和配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也为自己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得知自己要做开颅手术时,我一度以为自己再也没法回到学校进行科研工作,这比病痛更令我难过。”孙敬新说,这篇文章对她意义重大,让她重新拾对科研的信心,帮助她从生病的阴影中走出来,给了她在科研道路上坚持下去的信念。

随后,在上一篇研究性论文的基础上,孙敬新统筹考虑虚拟水与虚拟碳,在完成文章撰写和投稿后,历经9个月的审稿与修改,文章《“Water-Carbon” redistribution caused by China’s interprovincial grain transportation》被水资源与水环境领域国际顶级期刊《Water Research》接收并发表,文章评估了中国省际粮食调运带来的节水减排态势,该项研究成果对区域粮食贸易格局优化、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及生产资的投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面临毕业,孙敬新表示毕业之后,她想要回到家乡东北,守在母亲身边,在高校教师的职业上继续自己的科研事业,为培养更多服务国家水利事业建设人才,持续调优粮食生产结构、增加优质粮食产品供给、减少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最终促进东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爱农兴农,在奉献中成就人生价值

“纸上得来终觉浅”。孙敬新的博士研究方向与粮食作物种植过程相关,因此,在农作物的播种期、生长期以及收获期,孙敬新都会自行前往学校周边的村子里,问询农民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施肥量、灌溉需水量、农药施用量及相关农业器具的柴油消耗量等。

每次请教完之后,她都会“交学费”,帮助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采摘果实、修剪葡萄枝条、拔除杂草等。村民们对此感到不好意思,可她却乐在其中,一干就是大半天。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有一天晚上,从学习室回来的她,在寝室楼下遇到一位老奶奶在捡废品,了解到老奶奶已经84岁高龄,三个孩子都不在身边,于是她用电动车装上老奶奶捡的废品来回跑了三次把所有废品都运回到老奶奶家里,并将老奶奶平安送回家中。返回寝室时已过了半夜12点。后来得知老奶奶摔跤导致骨裂,在家中休养,孙敬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前往老奶奶家里,自掏腰包给老奶奶购置一些生活必需品,在天气较好的时候推着老奶奶走一走、说说话、晒晒太阳,让老奶奶感到不再孤单。

当被问到是什么力量让她能一路坚持下来时,孙敬新表示,家人的关爱、对科研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都是她的精神支柱。她所历经的磨难让她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