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由我校水保学院冯浩研究员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陕甘黄土丘陵区适水改土与生态保育协同技术集成与示范”子课题——“陕北黄土丘陵苹果改土增水智慧集雨补灌技术研究与示范”2025年度山地果园现场测产会暨技术研讨会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姚店镇成功举办。
会议特邀延安苹果研究院屈军涛研究员、我校赵世伟研究员、延安大学王秀康教授等专家参与现场测产与研讨。课题组主要成员及研究生全程参与。
测产会上,子课题主要完成人吴淑芳研究员向专家组系统汇报了课题研发的两大核心技术模式 ——“纳米铁有机肥与绿肥还田改土增碳技术模式”与“果园根域微集水与集雨补灌技术模式”,详细介绍了技术核心、示范成效及创新点。随后,专家组深入示范区,实地察看了不同技术处理下的果树长势,并对示范果园与传统农户种植模式进行了随机抽样测产,系统测定并记录了单果重、单果直径、单株结果数及亩产量等关键指标。
在延安市宝塔区果树专家卜晓愚研究员的带领与推广下,该技术模式已在延安宝塔区烟洞沟、万庄枣圪坮、野狐子沟、姚店镇等示范基地成功推广600余亩。推广过程中,卜晓愚结合当地主栽品种,积极引入并指导农户应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多项关键技术,同时融合其长期总结的“3233”果园管理模式,实现了技术规范与农户实践的深度融合。他高度肯定了该技术体系在提升果园管理水平方面的实效,参与示范的农户也普遍反馈,新技术在节水节肥、改良土壤、提升果品等方面效果显著。
经现场实地测产与数据比对,专家组认为该技术模式能有效“多用光”(优化树体结构与光能利用)、“巧用水”(提高雨水利用效率)、“重有机”(提升土壤有机质)、“保生态”(改善果园微生态),在延安宝塔区示范区,该技术实现了土壤容重显著降低、有机碳含量大幅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达到70%,产量提高15.6%,苹果品质大幅改善,亩均经济效益增加约1300元,为陕北山地苹果产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
测产活动结束后,与会专家围绕延安山地果园的未来发展路径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三点前瞻性建议:一是推进土壤物理、化学与生物属性的健康系统重构。二是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如菌渣、秸秆、油渣、羊粪等的高值化利用,探索其与稀土元素、硅肥等新型材料的协同增效,持续提升地力与果品品质。三是完善“政府主导、科技引领、农民参与”的技术推广与长效运行机制,推动先进技术落地惠农。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