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经管学院金融062班的团支书毕雅博收到了一条短信:“今天晚上,经管学院2006级将举行受助学生座谈会,主要引导受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责任意识,请积极发言,并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和毕雅博一样,经管学院2006级的其他14位团支书也收到了这条短信,由于各班团支书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引导,当晚的座谈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而这正是经管学院正在探索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手机短信的一个例子。
经管学院现有76个学生班,在校生2200余人。对学院2006级的调查显示,学生的手机(小灵通)持有率为96%,其中90%经常以短信的形式与同学和朋友交流,71%的同学每天收发5—10条短信,12%的同学每天收发10—20条短信。手机已成为学生形影不离的、最亲密的朋友。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的极大影响以及其隐蔽性、随意性、不可控性,使经管学院认识到必须占领这一领地,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为此,经管学院创新思路,购置了手机短信群发器,加大对学工干部通讯费用的补贴,引导辅导员积极用手机短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工作特点,有重点地发送不同的内容,进一步提升了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效率和质量,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称赞。
针对2007级新生,经管学院主要探索利用手机短信,开展大学生生活教育。生活上及时发送天气变化信息,提醒新生注意气候变化,尽快适应杨凌气候环境;思想上引导新生转变角色观念,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等;针对2006级学生,主要利用手机短信总结回顾大一学年的得与失,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尤其重视对英语学习的引导,树立英语学习典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2005级学生,主要利用短信发布考研和讲座信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习效率;针对2004级毕业生,主要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及时、有针对性地发送就业信息,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就业信息,做好充足的准备,提高就业命中率。
在不同时期,经管学院还有重点地发送不同的内容。奖助学金评定前,利用手机短信,大力宣传资助政策,引导学生及早做好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奖助学金评定期间,积极宣传不同种类奖助学金的具体评定条件和要求,引导学生积极申请,及时上报材料,并做好网上申请;奖助学金评定结束后,开展“助后”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贫困、全面认识资助工作、科学规划学业生涯,并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
经管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进手机短信还与学校的大型活动紧密结合。张岂之教授来我校作报告前,经管学院利用短信大力宣传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紧迫性,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积极做好听报告的准备工作。报告会结束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细细回味张教授的报告内容,让报告切切实实起到效果。学院“十佳大学生”评选揭晓后,利用手机短信,及时向同学们公布评选结果,号召同学们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找出差距,共同进步。此外,经管学院还积极利用短信开展心理咨询,实施心理辅导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经管学院探索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手机短信,获得了同学们的普遍认可。经管学院2007级辅导员助理马建新说:“这种形式可以使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与辅导员老师无障碍地联系,可以更好地帮助我做好辅导员助理工作。”2006级会计3班班长吴威成说:“这种方法可以随时提醒我将要开展的工作,忘不了,记得住,避免了以往工作中丢三落四的情况。”2004级已签约毕业生贾涛说:“用手机短信发送就业信息,可以对招聘单位有更多的了解,同时还减少了求职中的盲目性,节约了时间、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聂海说:“我们将总结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手机短信的经验,既紧跟形势,为学生提供丰富快捷的信息;又要充满情趣,生动活泼地进行善意的提醒和引导,融思想性、服务性、引导性、前瞻性于一体,实现学生与学院的和谐沟通。”(责任编辑: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