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晚,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席恒教授在国际交流中心208会议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中国社会保障的理想模式与现实选择”的学术报告。
席恒教授以其独到的见解和幽默的语言,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社会保障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他从社会保障的含义入手,认为社会保障首先是一类风险化解机制,他指出人类风险化解的途径有四种,而这些途径均与社会保障相关。进而席教授考察了人类发展中的社会保障,提出了三个“三”:一是民生的三支柱,分别是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二是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三个元素,即制度设计、经济支持和服务供给,他特别提出了“合作收益”的概念,并认为这一概念可以引领社会保障学术前沿研究;三是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服务人群、保障项目和责任主体。接下来,席教授着重探讨了作为一类国家公器的社会保障在中国的发展与理想模式以及中国社会保障的理性选择,并就学术研究中的大问题与小问题、真问题与伪问题以及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席恒教授的报告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兴趣,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与席恒教授就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评价标准以及“宝鸡模式”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席恒教授作学术报告
报告会现场
责任编辑: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