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在完成了紧张的暑期第三学期课程学习后,创新实验学院火地塘珍稀植物保护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到达我校火地塘试验林场,开始了为期10余天的秦岭珍稀植物调研和保护活动,了解火地塘珍稀植物的分布及现状,宣传珍稀植物保护相关知识。
在火地塘试验林场门口,队员们挂上了“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的宣传横幅,倡导人人参与,共同保护秦岭珍稀植物;在火地沟,队员们找到了秦岭冷杉、连香树、金钱槭、山白树、香果树、领春木等珍稀植物,并给它们挂上了珍稀植物识别牌,方便今后的教学实习和游客参观。同时队员们还发现了10余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厚朴,这在《宁陕火地塘林区珍稀濒危木本植物初步研究》(西北林学院报 1996.11 康永祥著)上并未提及。另外还有20余株我国特有的植物杜仲,其中最大胸径约有20cm。在进行调研和植物保护的同时,队员们还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帮助游人、居民等进行珍稀植物扫盲,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受到了一致好评。
为了将此次实践活动做实做细,做出成效。7月16日中午和下午,创新实验学院火地塘珍稀植物保护志愿服务队成员们分别在我校北校区东区4号食堂和西区超市旁举行了秦岭珍稀植物保护宣传活动,以调查问卷、面对面交流、现场讲解、宣传板等方式充分了解我校学生对珍稀植物保护知识的认识,并发出了“保护秦岭珍稀植物,从我做起”的倡议,引导同学们树立保护珍稀植物的意识。此次活动得到了许多留校研究生及本科生的积极参与,同学们普遍对珍稀植物保护活动表示支持和关心,并希望有机会到秦岭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为珍稀植物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7月20日,在前期书本和文献学习的基础上,火地塘珍稀植物保护志愿服务队队员们走进博览园,在博览园现场进行了秦岭珍稀植物识别和保护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培训,通过拍照存底、对比观察、交流讨论等形式,用实物加强队员们对珍稀植物的识别和保护能力。同时,在去火地塘前,队员们还精心完成了20份火地塘珍稀植物展示板、100个珍稀植物保护识别牌、三类对象(学生、游客、村民)调查问卷、500份宣传资料等活动前期准备工作,为实践活动的高效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终审:张晴